向守全、向守义两兄弟的命是红军给的,这两个从四川达县岩门场村走出的乡下孩子,年少丧母,因为饥寒交迫苦苦挣扎在生死线上,是偶然路过县城的一支红军队伍救了他们。从红小鬼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他们上演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向家是四川岩门场村中的一户庄稼人,家中生了兄弟三人,小弟因病早夭,只剩下向守全、向守义两兄弟。父亲向以贵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父子三人靠种地为生。向家地少,地里收成也不好,为了挣钱,向以贵跑到城里去给有钱人抬轿子。
年夏季的某一天,他看见路上来了一支军队,士兵个个打着绑腿、穿着粗布衣,和四川当地的军阀不一样,这支队伍安静、规矩,不欺负人。向以贵觉得他看到条活路,他跑到这支部队驻扎的营地打听虚实,原来他们叫红军!
听士兵们说,红军是解放劳苦人民的,向以贵二话不说,带着两个儿子就投了军,与其饿死街头,不如跟着队伍走。刚开始,三个人被编在同一个连队中。后来,按照部队的规矩,父子三人被分开了,免得在战斗中被一锅端。
没多久,向守全所在的红30军踏上了长征。他们翻草地、过岷山、闯天险,以前没吃过的苦,没受过得罪全都遭了一遍。但是向守全没有被艰难吓退,在路上有几次和敌人正面相遇,向守全靠着灵活的身手打死三个敌人,立了一等功。
与此同时,弟弟向守义也开始了长征路,他那时才15岁,个子小、力气弱,差点掉队。他每次撑不下去的时候,总是会想哥哥、想爸爸,他必须活着见到家人。凭着这一股劲,向守义穿过草原,熬过了艰险的长征路。
兄弟俩是幸运的,可他们的父亲向守贵在长征开始没多久,因为和一小撮敌军相遇,被流弹打中,不幸牺牲了。这个消息是在很久很久之后,才被两兄弟知道的。
七七事变爆发后,向守全所在的队伍被编入八路军师,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打鬼子,参加了上百场战斗,立下战功无数。年,表现优秀的他被推荐前往延安学习炮兵,获得了深造的机会。
解放战争爆发后,向守全再次投入到战斗中去,加入东北野战军炮兵部队,辗转东北、天津各地,经历大小战役十余次,又立下了赫赫战功。
弟弟向守义在红军改编后,去师当警卫员,比起哥哥,他的性格更为外向活泼。年,他被任命为冀南独立二团的宣传队长,在抗日前线从事宣传工作。等到新中国成立时,有16年军旅经历的他被调到湖南军区警五团任政治处主任、团政委。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生离死别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战事让交通和通信阻塞,兄弟两人早就失去彼此的消息,就连对方是生是死都不清楚。然而,命定的缘分是割舍不断的。
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向守全随志愿军炮4师47团奔赴朝鲜。没多久,他们在龙川里与美军正面相遇,经过两天两夜的鏖战,歼灭千余名敌军,大获全胜,向守全因功出任炮兵44团的团长。
年夏天,志愿军取得马踏里东山战役的胜利,师部为了纪念这次战役,举办了小小的庆祝典礼。在典礼上,师政委赵振远意外地发现团的政委和44团团长都姓向,还都是四川人。
“你俩认个老乡吧。”赵振远爽朗地给他们介绍。向守全很好奇,能在异国的战场上遇到同姓的老乡,缘分不浅,便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团的政委。
眼前这个中年男性,虽然个子高了,体型壮了,可五官分明就是自己的小弟向守义。向守义也认出了大哥,激动地哭了出来,二十多年未曾谋面的兄弟两,竟然在这个场合、以这样的方式相遇,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二十年前,他们还是十五六岁的小战士,现在两人都成了身经百战的将士,执手相看,唯有感激岁月而流下的泪水。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向守全、向守义双双获得上校军衔。
后来,向守义退伍转业,成为吉林化工系统的中层领导。哥哥向守全则走上职业军人的道路,在年担任广州警备区副司令员。两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奉献。
向守全、向守全兄弟人是幸运的,有多少人男儿背井离乡,为了建立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多少人牺牲在战场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活着的是英雄,已经牺牲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