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金盾广安」
11月26日,90后“跨界”民警甘伟平登上市公安局“青年大讲堂”,以《学习红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题,为全市公安青年民警、职工、辅警代表讲述华蓥山武装起义历史。甘伟平同志结合工作、生活经历深入阐述了红岩精神的内涵,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励青年干部传承红岩精神、发扬革命先烈优良作风,号召青年民、辅警接续奋斗、勇担使命,将正确认识作为干的前提、精通业务作为干的基础、履职尽责作为干的要求、廉洁自律作为干的保证、珍惜生活作为干的动力,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贡献青年力量。
华蓥山武装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地盘和军队悬殊于国民党,为确保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决定双管齐下,即在组织解放区军队与国民党正规军作战的同时,在国统区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游击根据地,开辟第二战场,华蓥山武装斗争属第二战场范畴。
年底,上川东地工委在原广安县建立后,决定建立党的工委或特支。到年春,上川东共建立10个工委,发展党员多人。
解放战争时期,四川抓丁频繁,粮税奇重,抗丁、抗粮是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华蓥山武装斗争组织发动群众,着力点在“三抗”,载体是群众组织。
党组织在筹备华蓥山武装斗争中,通过统战工作团结民主党派成员和爱国人士,党的地下活动得到他们的支持掩护。三青团邻水分部成立,邻水县半数以上共产党员打入三青团,半数以上乡、保政权被地下党控制,得益于统战工作。
华蓥山武装斗争筹备阶段,所需武器主要来源于掌握、制造、购买、捐献。掌握就是“枪换肩”,即派共产党员、农会会员打入国民党地方武装去当乡队附、保队附,或者去当乡、保丁,把敌人的武器掌握在自己手里。制造就是从城市秘密输送设备到农村,建立地下兵工厂制造枪支弹药,达县、邻水、广安都建有地下兵工厂。购买就是号召党员干部筹集经费购买枪弹。捐献是发动统战人士捐钱捐粮购买或者直接捐献枪弹。
华蓥山武装斗争的队伍,由改造、改编、创建三种形式形成。改造就是改造“绿林”武装。合川金子党组织将秦耀、秦鼎两兄弟搞起来的“延安游击队”改造成为武装斗争骨干队伍。邻水西区工委和七工委将活动在华蓥山一带的谢三荣的多数人改造成为坚持斗争的游击队员。改编就是直接将共产党员或统战人士掌握的国民党乡、保武装编为起义队伍。创建就是新建队伍。华蓥山武装起义前,有些县已建有小型武装。如大竹的武工队,邻水的东山、中山游击队和千丘塝武工队等。起义武装合称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各起义点称支队。
年7月,岳池罗渡会议决定提前举行联合起义。年8月起,各工委起义全面铺开,相继举行广安代市、观阁起义,武胜、岳池边境三溪起义,岳池伏龙起义,合川金子、武胜石盘起义,渠县龙潭起义。
年12月,邓照明去香港找到钱瑛与上级取得联系。钱瑛决定成立川东特委,书记萧泽宽,副书记邓照明,明确当时四川党的任务是迎接解放,配合接管,工作重心应转移到城市,农村武工队必要时应转移隐蔽,避免再受损失。
年10月,邻水党组织将“民治社”编为一个中队。中队有人枪,下设8个分队。忠县县委建有地下武装。岳池县酉溪特支联络华蓥山起义后分散隐蔽的人员在石龙乡成立一支50余人的武工队。南(充)岳(池)工委在南充县控制部分乡保政权,组建一支余人的武工队。
刘隆华、胡正兴到南川后,掌握五个乡的武装,发动农民向地主“借粮”。谈剑啸派人做奉节县县长、县自卫总队副总队长和国民党“同心号”军舰的工作,使其起义。熊扬等做川军邓锡侯、潘文华、刘文辉的工作,促使其起义。徐荣恒等打入驻中美合作所“交警总队”,准备武装营救狱中难友。
川东各县相继解放,部分转移到外地的同志按照川东干部配备方案,随接管新区工作的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一道回到本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到达各县,按名单找到各县党的地下组织,实现胜利会师,华蓥山武装斗争完成了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