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尽粮绝,红军师长亲持长矛,居高掠阵,填

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http://m.39.net/pf/a_7995043.html

陈锡联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炮兵司令员兼炮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

陈锡联将军驰骋疆场、黄沙百战,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功勋赫赫,威名远扬。

将军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

然而,将军晚年却说,自己的这些成就,主要是于老师长汪烈山的关心、培养。

汪烈山是湖北黄安(今红安)县檀树汪洼村人,出生于穷苦农民家庭,年参加革命,年3月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营长、团长。

年11月,鄂豫皖红军整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汪烈山担任三十团的团长,而陈锡联被编入汪烈山团担任通信班长。

陈锡联在这一年与汪烈山结缘了。

汪烈山爱兵如子是出了名的。

在汪烈山手下工作,陈锡联很快就见识到汪烈山对士兵的爱护和眷顾之情了。

某天傍晚,汪烈山让担任通信班长陈锡联叫来一名通信员,叮嘱该通信员务必在当晚送一封重要的信件到师部。

通信员接过信转身就走了,汪烈山忽然想起什么,一拍脑袋,迭声对陈锡联说:“哎呀,糟了,你快把他追回来!”

陈锡联以为他忘了交代什么重要的事情,赶紧去追。

费了好一阵功夫,总算把通信员追回来了。

汪烈山指着通信员的脚说:“黑夜打赤脚走山路,这可不行啊!”红军处境艰苦,很多战士没有鞋穿,即使在大冬天也打着赤脚。

通信员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说:“没事,习惯了。”

汪烈山摇摇头,叹了口气,脱下了自己的鞋,交给通信员穿。

陈锡联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马上把自己的鞋脱下来递给团长。

汪烈山不要,笑着说:“我穿了,你穿什么?”说完,光着脚在地板上跺了跺,转过身,又去看他的地图了。

年10月,蒋介石以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同时,又支出万元军费、1万余支枪和万发子弹,支援军阀刘湘进攻川陕苏区。

徐向前挥军在宣汉、达县一带迎战,大获全胜。

随后,红军进行了大扩编,汪烈山升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师长,陈锡联升任该师第二六三团政委。

队伍扩编后,乘胜开往比较富庶的地区,获取补充。

汪烈山率师部打进了四川军阀刘存厚盘踞的达县。

激战过后,八十八师缴获了刘存厚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等。

军需部门的人员看到师长汪烈山连件样的衣服也没有,就专门挑拣了几件好的送给他。

汪烈山却摆手说:“衣服我多着呢,你们还是让下面的战士穿吧!”

在众人的再三劝说下,他才留下了一件半新的咔叽布军上衣。

回头,不知从哪里找来两块布头,亲自动手,在衣襟上缝了两个大大的口袋。

布头的料子和颜色和衣服根本不搭,汪烈山却毫不在意,一双大手略显笨拙,神情却极度专致地缝着线。

陈锡联等人很不理解,问他,他乐呵呵地说:“徐总指挥的军装上不就缝着这么样的两个口袋?又可以装文件,又可以装烟袋,多美啊!”

11月,陈锡联在坚守达县以南的火烽山恶战中了枪伤。

汪烈山看到陈锡联的上衣已被鲜血浸透,心疼极了,立刻脱下身上那件缝了两个大口袋的“干部装”披在陈锡联身上,自己身上仅穿一件薄薄的单衣。

不久,部队奉命撤出火烽山向北转移。

退到石鼓寨,部队伤亡很大,弹药基本耗尽。

没办法,汪烈山把炊事员、饲养员、卫生员组织起来,搬运石头,用石头作武器,坚守寨子。

他还给全体官兵每人发了一支长矛,长矛上带有倒钩,居高临下,看见敌兵来攻,就用长矛将敌兵钩上,缴获敌后身上的子弹和手榴弹。

川军看出了红军的窘态,胆气大壮,源源不断地列队进攻。

汪烈山手持长矛,居高掠,填缺补漏,哪里出现了险情,就出现在哪里。

鏖战了一整天,薄暮时分,川军停止了进攻,三五成群,在山坡上过烟瘾。

汪烈山于是命令部队分散吃饭。

炊事员把饭送来,新伤未愈的陈锡联招呼汪烈山一起吃,汪烈山说:“你们先吃,我监视敌人。大家都去吃饭了,敌人要是来了,我们就麻烦了。”

陈锡联说:“先吃吧,看样子敌人不会马上进攻。”

汪烈山推托不过,就过来和众人一起吃饭。

可还没扒几口,团参谋长就跑来报告,敌人又开始进攻了。

汪烈山叫了声不好,丢下碗筷,拎起长矛,起身向前沿阵地就跑。

突然,一声爆炸,汪烈山轰然倒地。

陈锡联等人大惊,大声呼唤:“师长!师长!”都围拢了过去。

汪烈山额上的鲜血不断淌下,眼神散乱,却坚持用微弱的声音说:“不要管我,战斗要紧!”

陈锡联的终生遗憾是:“这件事使我以后每每想起来就悔恨莫及。如果早知道以后发生的事情,我当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汪师长和我们一起吃饭的。它使我在以后的戎马生涯中永远记住一条血的教训:战场永远是残酷无情的,无论自己如何疲劳,一个军人的高度的警惕性是无论如何不能松懈的!”

汪烈山英勇善战,深为部下所敬重。当晚,部队奉命转移,大家都不愿把他的躯体葬在敌占区,轮流抬着,走了长长的多里路,最后安葬在大巴山麓。

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一书里面是这样评价汪烈山的:“汪烈山是个很能打的干部。八十八师能攻善守,作战勇猛顽强,屡建战功,是同他的指挥分不开的。”

陈锡联则把汪烈山视为自己毕生的师长。他在回忆录中说:“……直到汪师长牺牲时,我仍穿着他的衣服。一双鞋子,一件衣服,我通过这些小事,学到了汪烈山同志以身作则、与指战员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这种作风是我们人民军队的传家宝。我们要把这种优良作风一代一代传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14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