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书记记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陆丽环侯荣

在四川达州,有这样一位老人,在离休后的岁月里,他坚持自费护林植树,把荒芜大山变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捐款助学几十年,把绝大部分离休工资献给公益事业,自己却节衣缩食,近乎苛刻;他93岁高龄,仍坚持每月亲自交党费,给大家讲党课……

他就是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周永开。年6月29日,周永开被授予“七一勋章”。这是对周永开一生忠诚于党、赤诚为民、初心不改的最好褒奖。

“党怎么指挥,我就怎么走”

年3月,周永开出生在四川巴中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周永开进入化成小学读书。当时的化成小学虽然处于国统区,但这所学校是典型的“白皮红心”,教师大多是来自延安和四川各地的地下党员,革命氛围非常浓厚。

周永开至今记忆犹新,他回忆说,在小的时候就感受到“共产党的队伍就是不一样”。国民党的乡长下乡,骑着马,前面有人开路,后面有人背枪跟着,不可一世。当时遍地土匪和鸦片,红军一来,打土匪,做事公道,不仅帮父亲戒掉了鸦片,还教了他很多知识。自此,革命的种子便在周永开幼小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年8月的一个夜晚,在化成小学背后的山坡上,周永开在老师王朴庵的见证下,高举紧握的拳头,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年我17岁,从入党那一天起,我就立下誓言,要为穷苦人翻身求解放,我不怕死,绝不当叛徒,党怎么指挥,我就怎么走;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讲起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时,周永开如是说。

此后,周永开同当时的地下党巴中县工委副书记、奇章私立中学校长、原四川大学地下党委书记王朴庵一道,在原巴中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周永开把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看得比自己生命都重要,他的党员身份曾一度连妻子吴应明都不告诉。后来,他看到妻子积极追求进步,多番考察核实后,才介绍妻子加入了党的地下组织。当时周永开的小叔周一修也是地下党员,为了革命他们各自隐蔽身份,直到解放时,周一修才知道一个屋檐下竟然有三个共产党员。

巴中是革命老区。在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高高的石壁上,“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在崇山峻岭中格外引人注目。当地老百姓告诉记者,这是年,周永开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庆祝党的90岁生日。

怀着一颗对党至忠至诚的赤子之心,他出资近万元,雇请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錾刻而出。每字高9米寓意党的90年华诞,宽7.1米寓意党的生日。隔山眺望,七个大字清晰可见、气势磅礴。过往之人,无不驻足观望。

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周永开还自费组织拍摄了电视教育专题片《巴山教魂》,组织编纂了系列丛书《热血》,倡议修建了英烈园,大力传承和弘扬红军的革命精神。

“手中的权力,就是一份责任”

周永开常说,“当干部,手中的权力,就是一份责任,一定要为群众办实事。”他先后担任原巴中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原达县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等职务。无论身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他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的无限热诚和执着。

上世纪50年代末,大肆砍伐造成巴中县群众生活燃料极度缺乏。在周永开的带领下,全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巴中的莲花山林场,也由此从砍树的林场,变成了植树造林的全国先进林场。国务院召开全国林业发展先进代表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为莲花山林场颁奖。

植树造林,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燃料紧缺的问题,还助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尝到甜头后,巴中县各地积极响应号召植树造林,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20世纪70年代,巴中县的奇章乡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不久后,整个巴中县也因林业发展较好成为全国先进。

为发动群众,周永开跑遍原巴中县大小上百个村落,穿烂10多双草鞋。因为田坎跑得多、草鞋穿得多,老百姓亲切称他“草鞋书记”。

周永开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纪检战线工作8年多,当过4年零40天的纪委书记。他说,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为党执纪、为国执法、为民除害,“当纪委书记就是要办案,不办案怎么行?怕得罪人,是办不了案子的。”

他曾顶着重重压力,查办了当时影响全国的一件大案——原达县地区罐头厂厂长李作乾以职务之便,奸污本厂多名妇女案。当时流传出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厂长打电话。”李作乾头顶光环无数,从中央到省、地、县奖状有50多张。当时还有人给李作乾“打伞”,认为能人要网开一面。

接到群众举报后,周永开拍案而起:“必须要一查到底,这都处理不了,我宁可不当这个纪委书记!”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取证,最终让李作乾认罪服法。当李作乾被移交司法执行逮捕时,罐头厂内的鞭炮声响彻云天。

“当纪委书记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这个任务很考验人。”周永开说,虽然得罪少数人,但让大多数人满意,让党和人民满意,就行了。

“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

“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年6月,周永开从原达县地区纪委离休。离开工作岗位后,一直惦记着再为老百姓做点事的周永开,把目光投向了万源市花萼山。

为了纪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打响的“万源保卫战”,上级有关部门来万源策划拍摄电视剧《血战万源》,离休后的周永开主动参与外景地选择,由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39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