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年),宰相武元衡遭遇刺客袭击,不幸身亡。白居易上书请求迅速缉拿凶手,尽快查清此案。他的行为惹怒了当时的一些权贵,不久后便遭受贬谪,到江州担任司马一职。“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在这被贬的孤独的路途中,白居易仍惦记着早前五个月被远谪至通州(今四川达县)的好友元稹。于是在贬后去往江州途中,舟行江上的夜晚,白居易借着微弱的灯光,认真地品读元稹写给他的诗,随后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舟中读元九诗》。舟中读元九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这首七言绝句的大意很简单:我拿着你的诗在灯前阅读观赏,读完诗之后,灯将要灭了,天还没亮。看诗看到眼睛发痛,熄灭灯火之后依然坐在黑暗中,逆向的风吹起浪花,拍打着小船。如果不甚了解白居易写下这首七言绝句《舟中读元九诗》的背景,很容易有一种摸不清头脑的感觉,甚至会误认为是一首写相思的七言绝句。白居易的这首言绝句《舟中读元九诗》以凄苦为基调,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小诗尤其如此。然而白居易的这首七言绝句《舟中读元九诗》却不走寻常之路,“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前三句以“灯”为中心,写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写了“诗尽”“灯残”“眼痛”“灭灯”“暗坐”的情景,描绘一幅黑夜凄清的环境,渲染一种悲伤沉重的氛围。想到朝中奸人当道,实在怨愤难平,无法安睡。小船边拍打的浪花,一如他心中澎湃的情感,悲伤中又带有一丝愤怒。“逆风吹浪打船声”一句实际上不只是对自己遭遇的控诉,同时也是对好友被贬事实的不平之鸣。这是好友之间才可读懂的安慰,在人生落魄的时候,拥有如此慰语是极熨帖人心的。所以,我们在读此句时往往会生出惺惺相惜之感。元稹回复给白居易的也是一首七言绝句《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较之白居易的凄婉之情,元稹则显的更为平和。当时,像白居易、元稹这样以酬唱形式为主的短诗在民间广泛流传,这样的诗除了体现两位诗人的才华与文学素养之外,还向我们展现了两位诗人之间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