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冬天的一个早上下了一场雪,大地都被白色笼罩。
张爱萍将军早上6点半左右起床之后,和往常一样锻炼,到了早上8点吃早饭的时候,张爱萍老将军突然感觉今天早上有些许不一样了。
原来是自己的老伴今天早上并没有出来锻炼身体,就急忙去她的房间找,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就问旁边的警卫员:“小鬼,奶奶哪里去了?怎么到处都找不到呀?”
“深夜奶奶病了,到医院看病去了。”
闻听自己老伴住院了,张爱萍万分着急,医院。
看到躺在床上的夫人,张爱萍急忙上前抓紧了妻子的手,想要嘘寒问暖却不知应该怎么表达。直到医生告诉他没有什么大碍,张爱萍这才放下心来陪着泪眼朦胧的老伴回家。
这一年,张爱萍88岁,妻子李又兰79岁,两位耄耋之年的夫妻还能这样,不得不令人羡慕……
01张爱萍与李又兰
张爱萍出生在年四川达县罗江口镇张家沟的一个农民家庭,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与张爱萍将军出身贫寒不同,他的妻子李又兰出生在年的浙江宁波的一个大家庭中,她的父亲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实业家李善祥。
李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在浙商之中非常有地位,到了李善祥这一代,更是将家业发扬光大,李善祥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引进西门子发电机的人,还是浙江第一个创办西式学堂的人。
除此以外,他还是一个爱国商人,在日军侵华之后,他积极鼓励自己的子女参军。
年11月,共产党在武汉设立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全国各地的青年们想要通过武汉办事处前往延安。
年3月,李又兰等人摆脱了国民党的特务,找到了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当看到八路军办事处的牌子的时候,几个人兴奋的跳了起来,缠着门口的办事处工作人员道:“我们要去延安,我们要见周部长(周恩来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当时正担任参谋的张爱萍担心周恩来的工作太忙了,就出来挡驾,可是这些同学见来人并不是周恩来,就吵吵着不走,非得见到周恩来不可。
多年以后,张爱萍和李又兰在延安聊天,说起了这件事。张爱萍感慨地说:“当时,这些学生真叫人没办法。”
李又兰却笑道:“我就是真叫人没办法的那十几个人中的一个!”
张爱萍稍微惊讶了一下才说道:“我就是那个值班参谋。”
两人说完之后彼此哈哈大笑。
吵吵了一天,他们才在深夜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对于爱国青年们的爱国行动给予了肯定,不过去遗憾地告诉他们:“风陵渡不久之前已经被日军占领了,恐怕你们去不了延安了。”
就在大家失望的时候,周恩来话锋一转:“延安去不了,但你们可以去江西南昌的新四军办事处。”
02相遇
年,李又兰被调到苏北阜宁抗日根据地担任速记员。
年,华中局在苏北阜宁单家港小学召开党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会议上,张爱萍被要求就游击队武装发展的情况和经验进行演讲。
由于事发突然,张爱萍并没有准备发言稿,只能想到即兴演讲。
第二天清晨,一位女战士给张爱萍送来了一叠他发言的记录稿。
张爱萍一眼就被那整齐、娟秀的字迹吸引,不自觉地抬头看了看这位姑娘。晚上,张爱萍认真阅读了这篇记录稿,他发现,这篇记录稿做得非常的认真和清除,有些不规范的地方,她还作出了纠正,将他的讲话,记成了一篇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的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
第二天,张爱萍找人打听,得知对方叫李又兰,是华中党校政治部组织干事,这次是被抽调来做速记工作。她是一个不仅能上台演讲,还能挥笔记录,特别是在速记方面有着特殊的天分,她往往能将漫无边际的讲话整理成重点突出、逻辑严密还很有文采的一篇好文章。
有一天,李又兰发现自己的手套不见了,马上回会议室找,但是怎么也找不到。就在她刚回宿舍的时候,听见了敲门声。
她出门一看,原来是张爱萍将军过来送手套的。
送完手套之后,张爱萍说出了自己这次过来的目的:“我想跟你学速记,看你能把漫无边际的会议讲话迅速完成地记下来,并整理成漂亮的文章,我非常羡慕,请你收我为徒吧?”
在得到李又兰的同意之后,张爱萍经常挤出时间来学速记。
随着接触的增多,张爱萍意识到李又兰这位有才华又很贤淑的女性可以引为知音,结为终生伴侣。
半个月的会议很快要结束了,分别之前,两人互相赠送了礼物以表思念。
03明白彼此心意
在分别的两个月时间里,张爱萍先后给李又兰写了十几封信,但是却没有收到任何回信。
就在张爱萍着急等待的时候,李又兰那里也出了事。
这天,李又兰被自己的科长叫到了办公室,谁知道她一进办公室,科长就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叠信摔在了桌子上,面带愤怒地说:“你怎么能随随便便和人家写信?为什么不向组织报告就随便通信?”
李又兰看了一眼信上面的名字,立马认出这是张爱萍写的,顿时非常生气地质问道:“你为什么扣压我的信,你有什么权利扣压我的信?我至今一封信都没有收到,又怎么能说我随便和人家通信了?就是我与人家通信了,又有什么错?违反什么纪律了?”
一连数问将科长问愣了,支支吾吾道:“你别忘了自己的身份,他是领导,你不该太随便了,你回去吧!”
李又兰也不是一个甘愿受欺负的人,她抓起桌子上的信冲出了办公室,来到了芦苇荡边。
信封都没有封口,李又兰知道信已经被看过了,她按照来信的日期先后读了起来,信中没有什么过分的语言,在最后一封信里说道:总没收到你的信,是否生病了?过两天可能会来看你。
就在李又兰沉浸在张爱萍的信中的时候,突然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跑到这里打瞌睡,真会选地方!”
李又兰转头一看,就见张爱萍笑吟吟地站在那儿。
“你对我可不太讲平等,我给你写了十来封信,你怎么一字也不回呢?”
“这不才收到嘛!我一直奇怪,你说来信,怎么两个月了,没有一封信?这不,我的定投上司把信全都扣押了。”
“又兰,我真感谢你的这位顶头上司,什么时候你帮我介绍介绍,我要当面谢谢他。”
“谢他?”李又兰惊讶地说。
张爱萍得意洋洋地说:“当然要谢他,他可是帮了我好大一个忙!至少他让我知道了你的态度,你并不排斥我对你的感情,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啊。”
经过这一次的谈话,两人的心走得更近了……
这年夏天的傍晚,突然一场暴雨冲塌了李又兰居住的小屋,她只能沮丧地躲在邻屋的屋檐下。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原来是张爱萍担心她,冒雨而来。
“屋榻了?”
“这种天气你还来?”
“又兰,你愿意嫁给我吗?”
“愿意嫁给你!总不至于今天结婚吧!”
“为什么不能是今天,走吧,跟我回去!”
原来前两天,张爱萍已经征询过李又兰的意见了,希望两人可以早点结婚。李又兰讲出了自己的考虑,必须由陈毅军长亲自批准,否则责备的目光和背后的议论都是她无法承受的。
这不,张爱萍在征得陈毅的同意之后,拿着签署陈毅名字的结婚申请书过来找李又兰。
那么李又兰李又兰的科长为什么说她,李又兰又有什么担忧呢?
04李又兰与项英结婚
原来李又兰抵达新四军之后,她被安排做群众工作。
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不久之后她又参加了军部举办的学习训练班,由于她才貌出众,很快便被誉为“军中一枝花”。
年,李又兰在新四军大会的台上演讲,坐在台下的项英对她一见钟情。不久之后就对李又兰展开了追求。只要是李又兰的活动,项英就不会缺席。
在项英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下,李又兰很快就陷入了爱情之中。
年初,李又兰与项英结婚。
可是新婚不到两个月,项英牺牲的消息就传来了,李又兰受不了打击,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丈夫的牺牲并没有击散她对革命的热情,为了转移注意力,她全身心投入了工作中,借此来帮助自己走出伤痛。
这也是,张爱萍在和李又兰相遇之后,两人彼此都有着好感,但是两人都没有迈过去这一步的原因。
不过这一切,都随着陈毅的签字和结婚同意书而结束,两人迎来了新的人生。
年8月8日,张爱萍与李又兰正式结婚,这一年张爱萍32岁,李又兰23岁。
结婚后的两人一直是在相逢的喜悦和别后的思念当中度过的,这一晃就是六十几年了。在这6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李又兰始终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支撑着整个家。后来有人要她同丈夫划清界限,但是她却微微一笑:“人都被你们弄走了,还有什么划清不划清的?但不管怎样,我不会同意跟他离婚的。”
为了把张爱萍从监狱中解救出来和洗刷他身上被泼的污水,李又兰不知疲倦地四处奔波,几经辗转也毫不退缩,终于获得了自由。
张爱萍将军后来负责中国导弹事业,李又兰又被调到了他的身边,负责照料张爱萍的生活和身体……
年秋天,张爱萍写了一首《咏四季兰》,以此来表达对妻子的感情。
自闲在幽谷,
祈降尘世中。
剑叶碧簪素蕊洁,
冰肌玉心融。
清香染满堂,
淡雅风雍容。
虽是岁寒霜雪夜,
芬芳胜春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