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张爱萍访美被刁难,将军一脚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面对曹操大兵压境,刘备携民渡江,诸葛亮奉命前往江东,商讨联吴抗曹、孙刘联合的战略大计。

面对江东士族的刁难和质询,诸葛亮上演了一出“舌战群儒”的绝世好戏,回击了江东士族的刁难言论,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孙刘联盟,是名著之中最为经典的桥段之一。

而在现代军事史上,有一位中国将军,在访美期间面对美方提出的刁钻问题,从大义的角度出发,用逻辑缜密的言论驳斥了美方的刁难,将整个五角大楼变成了供自己发挥的主舞台。

而这位有诸葛丞相之风的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开国上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奠基人之一——张爱萍。

那么,张爱萍究竟是如何舌战群儒的呢?

从“猛张飞”到“两弹”指挥官

90年月9日,张爱萍出生于四川达县的一个农民家庭,5岁那年,他进入达县中学学习,接触到了马克思思想和共产主义理论,立下了革命救国的伟大理想。

在当地组织了多起学生和工人运动,成长为了一名出色的革命工作者。年2月,张爱萍前往革命根据地,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从政治工作者到军人,虽然角色转变了,但张爱萍的初心却没有改变。

在担任红军指战员期间,张爱萍每战必亲临一线,不畏敌人炮火的大无畏精神感染了每一位战士,他率领的部队擅长打硬仗和恶仗,是中央红军的开路先锋以及后防中坚。

长征时期,张爱萍所部多次完成了艰难的攻坚任务,掩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的安全,其作战风格以勇猛著称,是革命队伍中的“猛张飞”。

抗战期间,张爱萍先是来到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进行统战工作,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斗争。

在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损失惨重,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张爱萍临危受命,担任新四军第三师第9旅旅长。

他在盐阜一带进行敌后抗战,屡次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扫荡运动,从日伪政府手中夺回了大量失地,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打响后,已经身为华中地区副司令员的张爱萍依旧不改“张飞本色”,依旧亲自冲杀在战场的第一线。

在一次战斗中,张爱萍不幸头部受伤,后前往苏联进行治疗。疗养期间,在看到军容齐整,装备精良的现代化苏联军队后,他暗暗下定了决心,解放后一定要将人民军队改造成无往不利的卫国重器。

张爱萍不仅在军事指挥上有张飞之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处处彰显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毛主席就曾评价他为“好犯上”,叶剑英元帅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更曾有言:“军队里有两个人惹不起,张爱萍就是一个!”

虽然这些评价都直接了当,但却真实反映了张爱萍的行事风格与办事态度!

要知道,作为上将,他会因自己迟到会议五分钟而自己罚站;同样也会毫不留情地回绝邻里乡亲的“托关系”、“讨照顾”!

正是因为将军大公无私,不畏危险的性格以及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周总理任命他为“两弹一星”大协战指挥官,率领科研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奔赴环境险恶的戈壁滩。

这是个地图上都无法找到的地方,在沙尘暴的笼罩下,戈壁滩暗无天日,白天气温可高达50摄氏度,到了夜晚却又能骤降到零下十几度,堪称是生命的禁区。

可张爱萍将军在这里和科研专家、战士们一同吃住,白天顶着炙热的阳光工作,汗水浸透了全身,到了晚上,大家一同裹着棉被抱团取暖,抵御极端地理环境所带来的的严寒。

在张爱萍将军的领导下,科研工作者们接连成功完成了第一代地对地导弹、首次原子弹塔爆、空爆以及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并整理研发经验,编写了导弹生产的相关报告,为我国战略核打击力量的建设作出了难以泯灭的贡献。

张爱萍打仗是一把好手,作为将军他敢端着冲锋枪身先士卒;而作为和平年代的将军,面对他国的挑衅,张爱萍也从不嘴软。

舌战群雄

上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在越南战场上铩羽而归,在冷战中暂落下风。而中苏两国在珍宝岛战役后,双方关系降至冰点,苏联高层甚至动了使用核武器对我战略设施进行外科手术打击计划的念头。

在此大环境下,与中国交好符合美方的利益。而随着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到了70年代末期,在邓公的主导下,中美两国展开了建交谈判,并于年月日正式建交,结束了两国三十年之久的不正常关系。

此时,中方已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经济迎来高速发展!在美国政府的眼中,一个强大的中国是遏制苏联的最佳武器。

于是提出和中方展开军事合作,并邀请中方军事主官访问美国,商讨双方合作的细节。

其实美方的邀请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众所周知,美国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从来不会平白无故给你提供援助和相应技术,因此如何能在拿到先进技术的同还不损害自身利益和主权,是我们所要面临的难点之一。

于是邓公决定为赴美之旅点将,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接下了这副重担,率领中国代表团坐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年6月9日,一身戎装的张爱萍和他的代表团成员来到了五角大楼,开启了自己的访美之行。

在出发之前,张爱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以美国人历来的阴险行事风格,必定会在谈判内外使一些盘外招。

所以为了避免被美方抓到把柄,张爱萍严令团队中的所有人必须统一行动,尽量不要和美方人员单独在一起。

而事实上果不出张爱萍所料。第二天一早,当张爱萍决定带领我方使馆工作人员进入五角大楼的会客室时,几名荷枪实弹的卫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为首一名美军参谋表示,由于此次会谈对双方来说都极其重要,因此五角大楼方面临时决定,将会议的地点改为美国参谋长作战指挥室。

如此一来,就摒除了谈判的政治属性,所以除了张将军的贴身翻译外,使馆工作人员不能进入会场。

此言一出,立刻招致我方使馆工作人员的反对,因为国与国之间的谈判,本身就是一场人数对等的辩论,禁止我方使馆人员入内,明显就是对我方的歧视和针对,美方一开始就没有显露出足够的诚意,这令我方参与谈判的人员心中义愤满满。

但张爱萍认为,如今中国军队迫切需要较为先进的技术,从而拉近与世界主流军队的代差,如果刚开始就因为美方小小的刁难而打退堂鼓,对军队的未来发展不利。

但是,如果他们想以此压我们一头,那就太天真了!既然美国人想刁难我张爱萍,那就让我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本事。

于是,张爱萍和翻译两人进入到作战指挥办公室,在美军的注视下,从容不迫地在长桌的另一头坐下,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骤雨”。

在双方落座之后,会谈正式开始。

起初,会谈氛围十分融洽,张爱萍和美国国防部部长卡斯帕·温伯格敲定了部分合作细节,尤其是火控系统和通讯设备领域的合作,同时温伯格也表示将提供给我方滑膛炮技术,协助推动我国炮射导弹的发展。

但张爱萍明白,融洽的谈判氛围不过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罢了。会议进行到中段,张爱萍以中国国防部部长的身份,代表中央军委向美方表达了我国的国防理念,那就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和自卫反击为主。

然而就在张爱萍将军表明立场之后,在会场的美国军方人员出现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其中完全不屑者有之,哂笑者易有之。

对于美国人不屑一顾的态度,张爱萍将军异常愤怒,他委托翻译人员向会议主持方提出,如果美方有疑问的地方,完全可以提出,没必要在我这个军人面前摆谱。

话音未落,一位美国将军就举起了手,他傲慢地开口问道:“请问张将军,刚才您说贵国的国防理念是以自卫为主,那为什么贵国要在 期间出兵呢?”

听到对方的问题后,张爱萍心中冷哼一声,反问道:“那为什么你们美国人要跨过太平洋进入朝鲜半岛呢?”

只听对方继续用傲慢的语调回答道:“我们是在执行联合国的决议,这是一场正义的维和行动。”

美方无耻至极地回答惹恼了张爱萍将军,只听他怒道:“那我问问你,是谁组织的这场行动,要去干什么?打得是谁?中国出兵又打得是谁?”

随即又补充道:“试问下在座的各位,如果炮弹落在了阿拉斯加,落在了夏威夷吗,难道你们也会无动于衷?如果有一国这样威胁你们,你们美国人难道会笑脸相迎吗?”

张爱萍将军的回答,好似一柄划开虚伪面纱的尖刀,让提出的那位美国将军无地自容,张爱萍见状,攻势不减,继续说道:

“我们中国人出兵,是保家卫国,你们出兵,却是干涉了半岛事务,为什么你们口中的民族自决,放在朝鲜半岛上就不适用了呢?”

论战的第一场,张爱萍将军拿下了首胜,美国人不甘心“失败”,紧接着抛出了另一个问题:“那为什么北京政府要对台湾进行军事威胁。”

对于这样不怀好意地提问,张爱萍早有准备,他答道:

“首先,希望您能搞清楚什么叫做军事威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轮不到你们美国人出来说三道四。”对方不依不饶,继续说道:“贵国政府不是不断声言要解放台湾吗?”

“没错,上面我已经讲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但至今还难以行使主权,当然是要解放了,你们没有把军事威胁的概念搞清楚,就这样扣帽子,我们多年来一直未放松和平统一的工作。”

话讲到了这个地步,再问下去就是自讨没趣了,美国人无法从张爱萍缜密的回答中找一丝漏洞。

连输两阵,温伯格的脸上开始挂不住了,眼神示意下,一位军官又站了出来,这一次他另辟蹊径,绕过了带有政治色彩的问题,直接从我国的战略问题上下手。

只听对方提高了嗓门,厉声问道:“贵国政府一边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一边又不断进行核试验,张将军又对贵国政府表里不一的行为作何解释”。

“在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以毒攻毒,如果我们没有核武器,那今天我还能坐在这里和贵国谈条件,谈合作吗?

如果我们没有核武器,我们会有如今的国际影响力吗?联合国还会重新接纳我们吗?没有核武器,就无法消灭核武器!”

随即张爱萍又补充道:“我们已经承诺,中国从来不会率先使用核武器,战略武器永远是我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工具,而不是对外扩张,威胁他人的手段,希望贵国的情报机构搞清楚我们的战略,实在不行,可以打个电话到使领馆咨询一下。”

一番“友好”交流下来,美国人见识到了张将军的犀利言辞,这场“论战”以我方连胜三阵而告终。

“大闹”美国国务院

结束了在五角大楼的会谈后,张爱萍又收到了美国国务院发来的与会邀请,刚刚结束了一场“鸿门宴”,看来美国人是真的不想让我张爱萍开开心心回国了,一定要从别的场子上找补回来。

正所谓既来之,则安之,无论对方是善意还是恶意,既然他们发出了邀请,那我们就坦然赴会,看看美国人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先前在五角大楼的精彩表现,让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对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将军刮目相看,在得知张爱萍即将前往美国国务院后,温伯格“良心发现”,向张爱萍发出了善意的提醒:

“国务院的人可不像我们,至少还有军人的荣誉在,他们可都是在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老牌政客,对付他们可比我们要难多了。”

对于温伯格的提醒,张爱萍将军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面前,这些“政客”只是在襁褓中的娃娃罢了。

6月2日,张爱萍在美国国务院见到了里根政府的国务卿舒尔茨,开始了与美国政府的新一轮会谈。

和在五角大楼的那次一样,美国人依旧是先礼后兵的“老套路”,在正常的氛围下讨论完一些问题后,美政府官员话锋一转,将会谈的重心扯到了巴基斯坦核问题上。

舒尔茨命人拿出了一份报告,声称该报告是由美国情报部门提供,发现有中国籍的工程师出现在巴基斯坦的浓缩铀工厂,质问中国是否在帮助巴基斯坦制造核武器。

政客就是政客,出牌从来不按套路,直接从最现实的角落下手。对于如此“棘手”的问题,张爱萍面不改色,仍然据理力争!

见无法从将军的口中得到有效的信息,美国人干脆拿出一封协议文件,内容直指中国秘密帮助巴基斯坦研发核武器一事!

更为无耻的是,在张将军明确表示此事纯属子虚乌有之后,美方竟恬不知耻地要求张爱萍签字。

其实美国人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试图通过一个半真半假的传闻,打乱张爱萍将军的谈判部署,然后试图送上协议,在混淆视听的引导下逼迫我方在这一伪造的协议上签字,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在日后外交纷争之中取得先机。

不过,美国人的小九九早已被张爱萍看穿了,因此张爱萍明确拒绝了这个无理的要求!

眼见来软的不行,美国人收起了笑脸,表示这份协议攸关未来的中美合作问题,如果得不到张部长的保证,那么很有可能在未来造成冲突。

此言一出,张将军顿时勃然大怒,他将手中的文件丢给了美国人,骂道:

“我们本着友好精神来谈合作,如今你们处处刁难,如今甚至要凌驾于我国政府之上,你们到底是何居心,难道还想玩殖民的那老一套吗?再说,如此混蛋的协议,我为什么要签?”

看着情况有些失控,美方安保人员见势就要围上去,可就在此时,张爱萍的军人热血涌动,他蹭地站了起来,满脸怒色地盯着在场的每一个美国人,之后再众目睽睽之下一脚将谈判桌踹翻。

看着安保人员还想靠近,张爱萍一声大吼:“你们谁敢拦我?”说罢,张爱萍在美国人惊愕的眼光中大摇大摆的离开了会场!

“偷鸡不成蚀把米”,盎撒人又一次玩脱了,在中美合作的大环境基调下,这样的小操作并不能为他们谋求更多的利益。

最后还是在温伯格的斡旋下,张爱萍和美国国务院之间的矛盾才缓和,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签署了相应的军事合作项目。

尾声

张爱萍将军“大闹”美国国务院一事,很快就成为美国政府喉舌媒体的“头版新闻”,极尽批评之能事,消息传到国内后,一些人认为张爱萍在美国的表现失去了外交官风度,甚至提议要对其工作上的“失误”进行批评。

邓公在得知此事后,认定完全是美国媒体的一家之言,况且将军已经完成了中央交付的任务。于是在张爱萍回国后,邓公第一时间就找到了他,询问他在美国的实际情况。

在完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邓公非常激动,盛赞张爱萍将军的行为,对于美国人的谈判讹诈,非大智大勇者不可为也,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粉碎了美国人意图通过谈判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阴谋。

年7月5日,张爱萍将军离世,享年93岁,将军的一生,正如他的姓名一般:壮怀青萍,仗剑报国。为中国的国防事业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士无双。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单位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

shxyo.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2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