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远门上,惊现近百年前房产证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攀爬在高高的城墙之上,拨开从石缝中长出的丛丛野草,深刻在石头上的大字,一个个跳入渝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的眼中——“積福堂己墙”。这一突如其来的发现,惊呆了现场的工作人员——通远门城墙上,居然还留有近百年前的题刻。这一幕发生在两周前的10月22日。11月9日,经过紧张探访和查询,“積福堂己墙”五个大字背后的故事,被渝中区文管所逐一揭开——这是近百年前的“房产证”,代表着这堵城墙的前面,曾经有一间名为“積福堂”的店铺。由此,这处题刻,成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渝中区的首个新发现。“積福堂”是近百年前重庆城的店铺为什么说这是一份特殊的近百年前的“房产证”?这处题刻又诞生于什么时期?渝中区文管所所长徐晓渝介绍,这处题刻被发现后,文管所的工作人员立即开始了走访调查。如今,已经可以明确,这是一份属于近百年前开设在通远门外店铺的“房产证”。店铺名为“積福堂”。“房产证”一说从何而来?源于“己墙”二字。己墙,是指在房屋所有权人所持有的房产证中,关于该房屋周边或者相邻房屋的墙壁归属情况的记录。标明“己墙”,目的是避免纠纷和争议。如果该房屋周边或相邻处存在共有或公共围墙,就需要与其他业主协商维修、划分责任范围等问题。“積福堂己墙”就说明,这几个字所在范围的墙面,归属当年“積福堂”的范围。“積福堂”又是一个什么店铺呢?经过走访调查,已经可以明确,“積福堂”是近百年前重庆城的一间主要经营盐业,顺道做点土特产生意,比如棉麻桐油等的店铺。“房产证”镌刻于近代重庆扩城之后这个特殊的“房产证”镌刻于何时?徐晓渝说,初步推断大概是在年重庆扩城后出现的。为什么这样说?这源于通远门的特殊变迁。通远门外过去是大片坟地,城内的人过世后,都由此门抬出埋葬,所以有“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的谚语。这种状况在年开始发生变化——年重庆正式建市,潘文华成为市长,随即开始实施计划已久的拓城大计。潘文华将眼光首先瞄准了作为重庆母城唯一与外地联系的陆路通道——通远门。通远门连接着重庆主城与外界,西可到成都,北可通广安、达县(现达州),但门外却是一望无际的坟冢,是数百年来市民祖宗安息的场所。想把几十万座坟墓迁走建新城,比登天还难。为了拓城,潘文华任命旅长郭勋祺出任迁坟局局长,开始陆续迁走通远门外的坟墓。正是因为这一巨大变化,这里才变成了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之地,“積福堂”也就是在此时出现在了通远门外。“房产证”见证重庆城市变迁之路店铺的出现,意味着彼时的通远门,已经有了完备的交通和熙攘的人流。因此,这个特殊“房产证”的发现,成为重庆城市变迁之路的重要见证之一。事实也的确如此。面对新开辟的大片地块,潘文华又亲自规划了主城三条公路,以渝中半岛山脊为界,分中区干线、南区干线(沿长江)和北区干线(沿嘉陵江)。中区干线就是由七星岗通远门经两路口、上清寺抵达曾家岩,叫中山大道,全长5公里,宽20米,底层砌碎石,上层敷设三合土,是重庆的第一条等级公路。修路之际,潘文华又在七星岗打枪坝建水厂、大溪沟建电厂。路、水、电的兴建,推动了近代重庆城市建设的真正起步。在潘文华任期9年内,重庆拓城向西冲出浮图关(又名“佛图关”),向北延展到江北城,向南扩大到南岸区,一座颇具规模的近代山水大城,终于呈现在群山环抱的两江之滨。“可以说,这个新发现,从一个侧面将重庆城的拓城之路再现在了我们面前。”徐晓渝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89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