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起床,坐清晨第一班大巴车,从马尔康开往色达。这就是住在汽车站楼上的旅馆的好处,刚从床上下去又跑到车上坐起,继续睡觉。车票是昨天已经买好,一人元,百度地图显示又有近7个小时的车程。看着那个时间我就觉得心累,想起一句话,什么是旅游?就是从一个自己待腻的地方跑到另一个别人待腻的地方,花掉自己的钱。痛并快乐着。从马尔康去往色达的沿途,已经看不见城市的踪影,都是传统藏族乡村的模样。偶尔荒芜,偶尔部落,偶尔雪山隐现,偶尔牦牛成群。我的兴致如同手机里显示的海拨一样,越来越高昂,手机不停的拍照,但因为在车上,没有一张是可以看的。我看见路边总是出现用一个个石头堆砌的东西,如同乐高一样,问朋友那是什么?朋友说那藏族用来随手祈福用的,也看到山坡上很多五颜六色的彩布,觉得好看。问朋友才知道,那就叫做“经幡”,上面写满了经文,也是一种宗教仪式。忽然想起仓央嘉措的诗来:那一年,我放眼飘舞的经幡,不为朝佛,只为贴近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经幡,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眼中的一切,是我多少次心中描绘过的景物,我的心不由得再次澎湃。沿途唯一觉得不好的就是,每个下车休息点的厕所都是要收费的,基本一元一次,对于一个消化系统良好的我还说,很是吃亏。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到达了色达五明佛学院。大巴是开往色达县城的,而我们最主要的是看佛学院的红房子,因此在中途下车。我们在网上查的攻略,五明佛学院里面最好的住宿是喇荣宾馆,但是它很是傲气,不能预订,只能亲自前往,先到先得,所以我们一下车就往宾馆走去,毕竟住宿很重要。手机显示这里的海拔已经四千多米了,因此朋友提醒我慢点行走,小心高原反应。我没有概念,继续一蹦一跳的欣赏着这美丽的,没有见过的景色。这里的天真的好蓝,虽然周遭被巨大的雪山包围,但还是能感受到一种阔然的力量。佛学院在山上,而喇荣宾馆则在山顶,因此在山脚下会有开往山上的公交车,3元一个人,方便快捷。只是每一趟都是人满为患,有游客,但大多是喇嘛。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喇嘛,自己被一群五大三粗的藏族喇嘛包围,难受的同时也是新鲜,这么多鲜活的信仰。不过他们身上有一种气味,我不喜欢。我们到达喇荣宾馆,得到标间已经满员的消息,只有零散的床铺提供,四人一间房,一人一百块(也许因为那时候接近清明节,我们听说一般是30-50元一个床铺)。虽然我们觉得贵,但还是接受了。宾馆条件真的很有限,房间里没有独立卫生间,在楼层右侧,也没有热水提供,只能自己烧。要知道这个地方昼夜温差极大,晚上可以冻死个人呢。四个人一个房间,四张并排的床,我到时只有一个人在房间里,并且他在吸氧(可能高原反应)。我们简单的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各干各的了。后来想,我们就是这样一群花钱找罪受的人,并且还受的开心。因为在来之前我看见了只有在电视上,杂志上看到的满排满排的红房子,在学习经文的佛教徒,然后一个巨大的金色的转经筒......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来这的目的。因此,我接受了这简陋的宾馆,并且开心的收拾东西,准备出门,欣赏我来色达五明佛学院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