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朗县金东牧民服饰是当地文化和当地民俗的完美展现,该服饰原材料是由兽皮或牲畜皮手工制作而成,由帽子、衣服、裤子和鞋子组成,帽子称之为“锅夏”,衣服称之为“堆巴”,裤子称之为“贝秀”,鞋子称之为“娘嘎羌鞋”,金东群众通过金东牧民服饰制作技艺这一载体表达了对文成公主的怀念,也是藏汉民族团结的见证。
“加英”是珞巴族最古老的一种歌体,具有固定的格律,在珞巴族中流传甚广。图为南伊乡小学的学生们表演“加英”舞蹈。记者潘璐摄
图为珞巴族妇女在演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珞巴织布技艺。记者潘璐摄
米林的工布毕秀制作技艺,波密的波卓、波央,工布江达太昭村的氆氇纺织技艺、人手抓饭烹饪技艺……
这些丰富多样、具有浓郁工布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越来越被人熟知;这些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到了工布文化的迷人魅力。
这一切,得益于林芝市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展开的保护工作。年,林芝市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在建立健全符合林芝实际、具有工布特点的保护机制上做文章,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合力上下功夫,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不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申报“非遗”相关项目
年,林芝市文化局在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拟选定了工布江达县柏榭、米林丹娘铁器制作技艺、墨脱门巴竹编制作技艺等共18个项目甄选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工布江达县3项、巴宜区2项、米林县3项、波密县3项、察隅县3项、朗县2项、墨脱县2项,经林芝市政府推荐申报,目前18个项目申报书已寄送至自治区文化厅。
“非遗”保护,资金和人才培养都是关键。为此,林芝市提前完成了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30万元的申报工作,完成了年度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共计万元的申报工作。此外,还推荐了米林工布毕秀制作技艺传承人巴鲁、工布江达错高梗舞巴珠、波密波央传承人央宗等3名自治区级传承人参加自治区第二届“十佳传承人”评选表彰活动;推荐了1名自治区级传承人参加自治区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工作;推荐了2名传承人参加自治区第一期藏族传统雕塑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推荐2名传承人参加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评选,选派3名县级传承人参加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系列培训(陶瓷手工成型类),提升林芝市“非遗”传承人群的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目前,掌握米林工布毕秀制作技艺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巴鲁已获得全国“非遗”年度人物称号。
大力开展“非遗日”宣传活动
从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这是一个旨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