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专门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年是中国恢复高考40周年!在十九大胜利召开这个历史性时刻,再追溯那场改变中国命运高考的人和事,你就会发现“教育强国”的确是真理,在民族复兴的洪流中,个人的理想才能得以实现!
年12月9日,丁巳年壬子月庚子日,农历十月廿九,重庆天阴无雨!
那一天,共计7万余重庆考生,走进全市个考点,个考室,迎接那场史无前例的,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年高考!
全国万考生参与的这场历史洪流中,年还隶属四川省的重庆考生人数不过1.2%。但他们都是幸运儿,在那个孕育了无数青春梦想的时代,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很多历史回忆中都显示,年10月21日新华社正式发文后,大部分人才开始准备,参考。但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对多名昔年当事人的采访中证实,其实年9月份部分消息灵通的学校,已经开始做准备,重庆亦不例外。
党史记载,年8月,邓小平在30多位科学家、教育家参加的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
这一消息,在那个无网络时代,以惊人的速度开始转播。部分学校,9月就开始着手准备。而在那个教材都匮乏无比的时代,那怕是早1天准备,都可以抢占先机。
(40年前的重庆准考证)
重庆市一中不仅准备得早,甚至从成绩优秀的高一学生中抽调26名学生,组建“越级考试班”.....
重庆南开中学,不仅专门为考生们量身定做复习计划,甚至派医院,重医等地,为有需要的医生护士复习——南开中学在高72级就曾组建过2个“考试班”,集中了全沙坪坝最优秀的高中生准备高考,这一次全校师生都不想再错过!
(上排右一,为年重庆市物理状元刁旭,当时考取了中科大!)
相比大多数从年10月21日广播中才听到消息,放下锄头和锤子扳手,从田间和车间冲出去寻找高考复习资料知青、工人,他们已经幸福很多!
时至今日,重庆市图书馆、档案馆泛黄的资料中查阅的资料显示,年12月9日这一天,重庆市一共有7万余学生参考。按照高考规定,他们都是户口所在地显示“四川省重庆市”的居民。档案显示,那一天,重庆市总共组织了个考点,个考室,高考工作人员1万余人备战这场史无前例的高考,所有区县主要负责人均极度重视这项任务,全力保障考生安全!
即便按照当年高考平均录取比例29:1估算,能够真正考上大学的重庆人不过余位!这意味着,有6万多重庆考生无奈接受落榜的命运。南开中学高77级5班班主任龚其昌告诉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他班上一共45人,当年就考上的不过3人!
而按照年3月《重庆日报》上公布的消息,重庆9所大专院校第一批接受的,也是最多的一批外地来渝77级应届生,为余人。
(年重庆高考的最原始官方记载!)
很多重庆人闯过那一关后,人生得以改变。
年12月9日前,市一中的高二学生刁旭面临着下乡的考验;
北碚44中高二学生吴景娅尚未清晰未来“散文家”的愿景;
罗中立已经29岁,在达县钢铁厂动力车间做了10年检修工,工资23元!而且他当时准备结婚,主要任务是忙着置办家具....
年过30的黄良正进入起重工生涯的第5年,都有了7年知青经历并有了一个女儿;他的38.5的月薪还比罗中立高约15元......
(级重庆高考生吴景娅在当时的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
但他们的共同愿望是相同的,改变自己现有人生!对大学里浩瀚的知识,文明智慧的场所,52元起步的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都充满着憧憬!
高考过关,使他们走上了快车道,并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繁荣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刁旭成为当年的物理高考状元,并成为重庆商界精英,吴景娅写出了《与谁共赴结局》、《男根山》等名篇,成为全国知名散文家、黄良则进入了重师中文系,后来成为重庆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罗中立才大三,就画出了《父亲》,感动了那个时代的全部中国人......
(中间为重庆考生黄良!)
但他们仅是级高考的沧海一粟!寻找他们的故事,是读懂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读懂这座城市的前辈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责任和担当!
尽管时至今日,他们已是青春不再,但是谈及当年怀揣着难得的名额、忐忑的梦想和奋发的意气,步入考场,仍是感慨万千。
实况新闻—重庆时报将从即日起到今年12月,开设《级同学会——重庆人高考40周年系列访谈》,寻找这座城市里走出,或就读于这座城市的级高考生,寻找这座城市里参加过高考相关工作的老师,工作人员........第一次针对重庆这座城市,就年12月9日、10日前后的历史故事,细节进行全面历史还原!
(右一为著名画家罗中立高考前在达钢,高考改变了他的人生)
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要带给读者和市民的,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忆录,而是希望还一场知识改变命运,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富强的历史性画卷!让十九大报告中“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理念,深入人心!
整个10月份以来,实况新闻—重庆时报已经从各种渠道,甚至从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收集到了部分当年的老师,考生的图片,故事。但在当年多名重庆中榜生、7万多名重庆考生,1万多工作人员、老师以及数千来渝学生前,都是沧海一粟!我们需要得到你的帮助。
如果你或你的父辈亲人,经历过当年那场历史,请在我们的APP专题留言区留下联系方式和信息,又或是将信息发自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