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达城南坝纺织厂附近一栋老式居民楼的吴朝应,痴迷老物件,不仅对居住的老屋有情怀,还收藏了不少承载达城记忆的老照片及反映社会变迁的各种证件票据。他说:“收藏是一种保护,能让这些值得被记住、尊敬的历史印记留得更久远。”
一张选民证见证人民当家作主
吴朝应最珍贵的收藏是一张江由逢的选民证,由兴国县鼎龙区选举委员会制作,采用繁体字印刷,文字格式为竖排,注明了选举大会的时间与地点。中间盖有“某乡苏维埃”的圆形红色大印,因时间久远,已无法辨认地址。右侧写有两项注意事项:一为此证只是本人有使用权,不得借给他人;二为不要放弃自己的权利,务要按时到会。
选民证是选民参加选举活动的凭证,也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权力的重要见证。中华民国建立后,虽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由于辛亥革命成果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并没有真正实施过。直到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颁布《苏维埃暂行选举法》《选举细则》等法律文件,在革命根据地范围内开展民主选举,工农劳苦大众取得选举权。
吴朝应收藏的这张选民证,就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苏维埃时期的选民证,见证了时代进步和民主觉醒。
一纸家书道不尽家国情长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吴朝应收藏的一封封红色家书中,有一位红军小战士的家书。
“父亲大人敬禀:男因本月初三出外到沙溪列宁社……你在家里不要挂念,我在外身体康健……”这封红军第三军一位小战士写给父母的信件,字迹工整,短短话语,既告慰父母,又勉励自身,温情动人,浓厚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由于没有落款,这位小战士家在何方我不得而知,文中提及的沙溪,可能系现在的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当时巴中和达县都属于川陕苏区。我在逛地摊时看见‘沙溪’两个字,就马上收藏了这封信件。如果日后真能考证出信件的主人,就更有意义了。”谈起这封红色家书的收藏缘由,吴朝应感慨万千。他老家在原北外镇肖公庙吴家沟,年红军来到达州时,他的三爷爷和村里一半以上的青年人都参加了红军。“可惜三爷爷再也没能回来,每每从父亲那儿听说三爷爷的故事,我都由衷地敬佩,这也是我多年来钟情于收藏红色藏品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这封信件并没有贴邮票,就连吴朝应所收藏的其他红色信件亦是如此。并非是这些信件都没能寄出,而是与红军实行一系列拥军优抚的政策有关。如在“一苏大会”上通过并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和《红军抚恤条例》中,就有红军享受医疗、交通、娱乐、读书与通信等优待。
此外,吴朝应收藏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川北达县军分区政治处于年向南阳县人民政府出具的“革命军人家属优待证明书”,以及由万载县翻印的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军事部发布的《征集军工物品告群众书》等,都是军民鱼水情深的最好见证。
一沓纸币述说时代变迁
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流通货币,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金融机构发行的首套统一货币。其中,纸币有一元、伍角、两角、一角和伍分五种,还有贰角银币、五分铜币和一分铜币。吴朝应将这套货币中的每种面额纸币悉数收入囊中。从票面可以看到,面值为一元和两角的纸币正面,印有列宁的头像。这也是在中国货币史上仅有的使用列宁头像的货币。伍角纸币正面,将“伍”和“角”两字分别镶入世界地图的东西两半球之内,意为将革命进行到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了体现工农政权的特征,这套纸币的设计者黄亚光在每张纸币上,都绘制了镰刀、锤子、地球、五角星等图案。
“这些纸币除了曾是那段历史的见证,更凝结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领导人的聪明才智。”吴朝应介绍,这套纸币当时还采用了双重防伪标志。
由于这套纸币发行时处在非常时期,纸张、油墨的采购受到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锁,加上当时印刷工人大部分文化程度低,操作又不熟练,因此文字、冠字、签字、纸质、票幅、颜色差异极大、版别极多,吴朝应手中这套印刷清晰完整的纸币因而弥显珍贵。它的发行,支援了革命战争,巩固了人民政权,同时稳定了红色根据地的货币金融,为人民币的发行奠定了基础,也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戴静文文/图-05-:00:00:0——吴朝应的红色收藏一匣黄纸藏烟云/enpproperty本文来源:达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