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四川达州市通川区盘石镇柏林湾白鹭聚集,当地政府为保护白鹭专门建成了白鹭自然保护区,这一晃就是20多年。近年来,白鹭保护区的管护费用从原来的每年元涨到元,这部分钱大都给了保护区所在的牟家碥村二组。而实际上早在7年前,白鹭已经陆陆续续迁到了村上三组所在的另一座山头。
迁出保护区的白鹭,选定了几百米外一农户屋后的竹林里栖息。因为白鹭不请自来,粪便成堆,农户夫妇又不能将其赶走,颇感无奈,只能在白鹭来时的半年里,每月打扫两次卫生,消杀3次,直到白鹭飞走迁徙。
于是,当地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获得拨款的白鹭保护区已经没有白鹭,而真正管护白鹭的人家,却好几年都没有拿过补贴。
白鹭自然保护区的区域是否应当进行调整?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四川达州盘石镇在年向通川区政府汇报,但直到目前还没有批下来。通川区林业局工作介绍,需要盘石镇政府向通川区政府申请通过后,还有多个程序要走,政府同意了还得由相关部门规划立项等工作之后,才能扩大白鹭的保护区。
白鹭不请自来
夫妻管护七年很无奈
四川达州市通川区盘石镇的牟家碥村二组柏林湾,二十年前曾是白鹭成群的栖息之地。村民何光友介绍,几十年来有白鹭栖息,每年都有上万只的白鹭此栖息,因此成立的白鹭保护区,还有立碑说明。
通过碑文介绍,“保护区东至桥軒河沟直上,南至木耳树湾老鸦山,西至狮厂垭合,北至简槽沟河沟均属保护区”,落款是“达县市人民政府年2月”。
然而从年开始,原本栖息在牟家碥村二组的白鹭跨过了河沟,“走”出了保护区,把家搬到了几百米远的李必成屋后的竹林上。
李必成说,头一年就看到,正在白鹭含草筑巢,第二年就飞到了自己家屋后,白压压一片。
8月1日,在李必成的屋后,记者还能看到几只白鹭站立在竹头上。李必成妻子刘永会向记者介绍,现在已经离开了,只剩下几十只还在“看家”,明年3月份再回来。
刘永会说:“白鹭来到自己家屋后,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两夫妻看护了7年的白鹭,每年3月左右到来,7月左右离开”。
白鹭的不请自来,实际上给李必成夫妻两带了麻烦,粪便染白了屋后竹林,在夏天气味大。“每年6月份的是高峰期,来的人客在屋里都坐不下去,气味儿大。”两夫妻只能每月为白鹭打扫粪便两次,消杀3次。李必成说,最近雨水比较勤,才没有闻到异味。
此外,白鹭粪便还有一定毒性,李必成说很多时候,身上长疮,自己想搬走住但又不心甘,“虽然它是保护动物,也得讲个先来后到啊。”
两年前白鹭才全部飞出
划拨三百余元补贴给两夫妇
二组村民何光友介绍,白鹭的保护区每年有元的管护费用,但白鹭现在却在三组的地方栖息,管护的工作是该组的李必成夫妇在做,但有五年时间两人都没拿过补贴。
牟家碥村委书记张尊伟介绍,最开始管护费用只有元,后来逐渐涨到现在的元,管护经费全部用于柏林湾白鹭保护区的管护开支,如药物消杀、环境卫生打扫、人工看护等。
因为白鹭直到年才全部飞出了保护区,所以自年开始,从二组的管护费用里临时给李必成安排了元的补助费用。
不过这笔钱从年开始统一归村上统筹。“目前,年的管护费用还没有下来。”张尊伟说。
对于经费的使用问题,通川区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这笔管护费用是通过通川区财政拨给盘石镇政府,政府把钱给村上,怎么使用由村上统筹安排。
去年申请调整保护区范围
目前还没有批下来
白鹭飞出保护区栖息的事情,达州通川区盘石镇政府和通川区林业局也知道这个事情。虽然年白鹭全部搬至李必成家后竹林,但当地表示,柏林湾白鹭保护区依然受国家法律保护,不能随意变动。
牟家碥村委书记张尊伟介绍,柏林湾一带的竹林和河沟很适合白鹭生活,包括李必成夫妇家附近,都是在柏林湾一带,只有一沟之隔距离不远,只是不属于保护区范围。
因为以前的划定保护区范围,现在可能不适合白鹭的生活,动物选择迁移栖息地也很正常。为了保护白鹭,牟家碥村在年向盘石镇政府打过报告,关于自然保护区的区域调整问题,计划再申请一个保护区。
8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达州通川区林业据资源股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介绍,这项工作需要盘石镇政府向通川区政府打报告,在通川区政府同意后再由相关部门规划立项等工作之后才能成立新的保护区。记者通过电话联系通川区盘石镇副镇长曾羽,她介绍,在年,盘石镇已向通川区政府上报过,直到现在没有结果。
牟家碥村委书记张尊伟介绍,因为柏林湾作为白鹭保护区,面积大,以前环境可能受到破坏,目前正在打造自然生态环境,希望能还白鹭的一个舒适的家。
红星新闻记者张杨摄影报道
转自: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