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达篇
密密麻麻的红色房子,神神秘秘的红色佛国,行色匆匆的红色信徒,总之“色达山河一片红”,这是我第一次网上看到色达时的感觉。当时并不知道四川还有如此一个让人震撼的地方,后来在“蚂蜂窝”里看到别人去色达的游记,心里便从此结下了一道梁子,今生非去色达一趟不可。
红色佛国色达早晨从金川县城向色达出发,再次经过沙耳梨花时,公路两边停满了自驾游的小车,景区在放彩色焰火,为“梨花节”开幕式制造气氛,我们慢慢向前移动车辆,好不容易才穿过景区路段。出了金川,两边的村庄慢慢又是藏式风格了。山坡上和河谷中挂满了彩色的经幡,让人感受到了真正的藏区。
路上遇到一个大篷车,是磕长头去色达的后勤车,车停在那里没动,不知是正在补给还是修车。但没看到磕长头匍匐在山路的信徒。此情此景我想任何人都会想起仓央嘉措的情诗:“……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我们到达“翁达县”“色达县”交界处,经过一处武警拿着微冲执勤的检查站,所有车辆停车、所有人员下车接受检查,全部身份证和车辆证件要登记,外国人一律不许进入色达。过了这个检查站,就真正意义上开始进入色达了。这番威严的检查,又更增添了色达的一丝神秘。
进入色达范围后,路上的天气开始变幻无常。明明是艳阳高照的,等车子转个弯后,刹那间乌云密布,风沙漫天。这时,司机小王感到太疲劳了,路边停车休息了十几分钟。我拿着相机在河边晃悠拍照,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只觉得背后好像人推了一掌似的,幸好我蹲的马步拍照,稳住了身子没吹到河里,这么大的风力从没经历过,惊出了我一身冷汗。紧接着大雨和冰雹像箭一样的横射过来,根本不是垂直落下来的!眼看隔车就4、50米远,就是寸步难行,我赶紧把相机塞进冲锋衣里,慢慢向车子方向退着走去,卧槽!好不容易等我刚到车门边,雨停了!风停了!雪停了!太阳又出来了!都说“十里不同天”,我看是“十米不同天”!
虽然刚才天气把我吓了一大跳,但是转眼又是蓝天白云的,觉得不经历风雨,哪能有阳光呢(真的没彩虹)。正当我用手机拍着美景时,突然“嘭、嘭、嘭”三声巨响传来,只见车子前方大约50米远尘土飞扬,碗大的石头飞落在车子前方10来米,原来是修两江口电站放炮,我们和小王都在纳闷,怎么路上不见有人拦车指挥呢?想炸死你大爷啊?这一惊吓比我刚才河边还要厉害,我连说两个“卧槽”这干嘛呢?再人烟稀少也要讲究个安全意思吧?警戒线也没有,车子再快一点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没看到这么野蛮施工的。
接连两次的惊吓,好在有惊无险。车子转个弯天空又灰蒙蒙的了,突然,路边窜出好多猕猴,居然坐在公路上不肯走了。估计是经常拦路打劫习惯了,我连忙拿出饼干和早上一袋没吃完的小笼包丢了过去,真像饿猴扑食,几下就抢完了,还伸着手眼巴巴地望着我们。这一路上一惊一喜的,给我们还是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刚逗完猕猴,遇到牦牛拦路打劫,尾大不掉、磨磨蹭蹭,根本不理睬车子。我们只好慢慢跟着它们走,如果车子碰擦到了它,听说没得一大笔钱也是走不了人的,别以为藏民是那么淳朴和善良。
一路惊喜和惊吓连连不断。快到色达时,河道里的冰川吸引了我们。由于到了初春,还是怕下面的冰川融化,不敢在河道里走得太远。领导在经过昨天一天的修养后,今天一路来的精神状态相当好。
看到我们在河道的冰川上玩得高兴,在中路藏寨遇到的那群广东游客也赶到了,停下车来,在小王的提议下,我们两车人来了个大合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路欢歌笑语也是蛮好的,后来我们还一起在喇荣沟吃饭聊天,只是行程不同不能作伴相陪。
越接近色达,风景越来越漂亮。
坐在车上不方便用单反,因为一路的风景,让你惊叹不已,如果停车拍风景的话,那基本上就得几十米要停一下,所以都是用手机拍照。其实有些风景拍出来不觉得漂亮,但身临其境更让人震撼。有时我习惯于看风景沉思,想想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山与山之间的变迁,观察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领悟人生一世的真正意义等等。当你纵情于山水间的时候,以前的一些心结也许会豁然化解,更能体会到知足常乐的意义所在,所以常常沉思以至于错过了很多好看的景色而忘了拍照。
川西高山草甸上成群的牦牛,在雪山、蓝天白云衬托下,如诗一样的画面。
到了五明佛学院山脚,也就是所说的“喇荣沟”,这里往前离色达县城还有20公里。在这里和前面一起合影的广东游客吃了午饭,小王问我们是住宿在县城还是色达佛学院山上,我说我们主要是来看色达佛学院的,晚上还可以看看佛学院的夜景,于是决定住在山上。
饭店后面的山坡上镶刻着七个藏汉文字——同心共筑中国梦。
。
进入佛学院的大门,心里不免有点激动,以前只在图片上见过,现在终于到了梦寐以求的色达,真实的实景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从这个大门进去,坐车就到密密麻麻的红房子——色达佛学院了。
色达佛学院(也称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之一,创建于年,当时仅有30余人。年,十世班禅大师在这里成立佛学院。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需要13年,学员通过各学科的考试,可以授予堪布(法师)的学位。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是兄妹亲属,彼此也不得互访。这是我来色达之前网上了解到的一些皮毛知识。
停在这里的面包车都是拉客的,上山每人20-50元,我们坐的景区大巴上山,每人票价3元。景区规定在晚上9点之前,自驾车辆是不许上山的。虽然是景区,但色达目前还是免费的,现在佛学院正在升级改造,据说要拆掉所有红房子,重新规划新建,从网上流传的效果图看,改造后的效果稀稀拉拉的不如现在的震撼,而且到时还要收取昂贵的门票。
我们坐的大巴车在诵经广场停下了,一下车感觉到了海拔有点高,头有点晕呼呼的,走路快点的话就会呼吸有点困难。我举目四望,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红色房子洒满了三面山坡,视觉相当震撼,估计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一定会受不了。接着那种檀香味扑鼻而来,喇叭里传出不停的诵经声,一下子就把人拉入了一种红色佛国的氛围中。走过大经殿,不知怎么从这密密麻麻的房子中间才能穿插到山顶上的喇荣宾馆?我正跟女儿商量路线的时候,刚好有个美女游客听到了,要我们跟着她一起走就行了。世界上最好的导航和定位莫过于一张嘴巴了,我还不好意思问她她竟然主动给我们带路,处处都有好心人啊。
路上看到穿着红色僧袍的喇嘛,我赶忙拿出相机,刚打开镜头举起相机,几个喇嘛一下子就围过来说不许拍照,接着检查我的相机,拍了的必须删掉,刚刚来的一股神秘兴奋劲一下被泼得冰凉冰凉的。慢慢往山上走去,一直想拍几个喇叭的特写,到处都是警觉排斥的眼神,看到背相机的都用手把脸遮住或者警告不许拍照,我一下子索然无味了,拍了几个背影后看到喇嘛再也没心情举起相机了。
去喇荣宾馆的路上,遇到骑摩托的藏民们在交谈,我再也不敢用相机对准他们了,悄悄用手机假装打电话偷拍了下来,因为觉得太有民族风了。我不知道别人的那些近距离喇嘛和觉姆的照片是怎么拍到的,也许用长焦镜头偷拍的吧?我的挂机头是24-70的中焦镜,要想远距离偷拍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慢吞吞的、也气喘吁吁地爬到了喇荣宾馆。这时下午5点45分,问前台的觉姆(服务员),说是必须要到6点才能上班。没办法,坐在大厅里等。6点过了几分,在众人的叫喊之下,觉姆慢悠悠打开登记薄开始上班,电脑在旁边不知是不会用还是不用,反正都是手写单据。一问,今天标间没有了,要么就是元的套房,冷冰冰的没一句多话回答你。因为喇荣宾馆不接受网上提前预约,必须到了之后才能订房,所以有没有房完全靠运气。
正寻思怎么办时,刚好一群山东的摄影师背着单反来退房,他们是中午订的房间。年纪稍微大点的说道,这地方根本不能住,往上再走高一米都觉得很困难,他们高反太严重了,我还没觉得什么。这时已经6点18分,只听前台觉姆说,退房可以,押金可以退,房钱不能退。任凭他们怎么说,6点超过15分钟了就要算全天房费了,觉姆一脸冰霜说这是佛学院规定!没办法,他们只好拿了三间标间押金,丢了三间房钱。运气就是这么来的,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房间,而且还是一楼,元一间,地暖再加多50元。但是觉姆又丢来一句冷冰冰的话:“你续订他们的房间,我们只负责打扫卫生,被子等用具一概不换!”我恨不得用“仙人板板儿”回敬她,憋屈地拿着房卡进了房间,心想好歹有个地方睡觉安身的了,就算了。一路来直到住进宾馆,色达给我的感觉就是绝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无论视觉上还是心里上,原先心中的那种美好在慢慢剥落,我不希望看到比外面的世界还要冷漠无情。满眼火红的颜色是给人温暖的感觉,但在这冰天雪地的色达,在那深红的背后,我开始感到阵阵寒意……
色达喇荣宾馆进到房间,床上被子凌乱不堪,满地垃圾,我真想跑出去对前台的觉姆问候她仙人!这时,进来两个年轻的觉姆搞卫生,性格很活泼,一脸的笑容,话也很多,我心情舒坦了很多,我赞美她们的漂亮,赞美她们的勤快,我们聊得很高兴,估计刚才前台觉姆说的话她们没听到,我顺便说,换被子也是你们两个一起给我们换吧?她们不屑地说,“换被子还要两个人?给你们瞧瞧!”话音刚落人已跑出门外,好家伙,接着一人拿着一套洁白的床单被套枕套进来,动作麻利地一人铺一床,我说“真漂亮能干!”她们哈哈大笑说道“谢谢,也祝你们玩得开心!”带着笑声走出了房间。非常感谢她们,终于成功地换掉了他们睡过的床单,也使我进入色达以来的颓丧心情得到了一点纾解。
房间整理完毕,安顿了领导和女儿,她们已经有点轻微高反,不想走动了。我一个人出了宾馆,在外面广场栏杆上看下面来来往往的人群。
色达山河一片红——慢慢朝观景台方向走去,用手机拍了一个佛学院的全景。
色达全景打开手机海拔软件,显示海拔高度为米,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标准的60%,自我感觉呼吸还是有点点困难,特别是走得快点的时候。网上谣传说色达手机信号被屏蔽的,看图不攻自破。
来到坛城,好多喇嘛和觉姆及藏民们在转经,我没拍他们,等他们走过去后,看到只有一个藏民大妈的背影的时候,才拍下来。
坛城分上中下三层,一般大家都在1、2层转绕。1层是一个转经廊,放置了一圈转经筒。每天无论早晚都有人在这里转经,一等祈福圈,二等祈福圈,三等祈福圏。坛城边的空地平台上,学院还专门为磕长头的虔诚信徒放置了木板。这里是拍出大片的好地方,尤其是信徒双手合十闭目诵经匍匐倒地之前,虚化背景就是对面的红房子山坡,但是我一到旁边,就好几个喇嘛驱赶拿相机的,众多游客手里的相机没一个敢按快门的。去色达,最好还是背一个长焦相机。
一身红衣修佛心,一堵红墙隔红尘。也许我就是一个“看客”的身份没有参禅悟道从而引起他们排斥?我也不想深究再说也并非针对我一人。行走色达的意义也并非拍摄几个喇嘛和觉姆的表情,尊重别人的意愿也就是尊重自己吧。色达,你如果是纯粹的一个观光客,你永远走不近、也走不进信徒的世界!
色达佛学院如此壮观的场面,没身临其境根本感受不到那种震撼!这张照片我用了滤镜做了特殊处理,也许几年之后,再也见不到这样形如蜂窝的红房子了。
色达五明佛学院远方的雪山陪衬着45度角的山坡,是一副精美的画面。
傍晚开始来临,灯光照射着寺庙。色达的电线是非常之多而且凌乱,极具破坏画面感。
似锦繁华的夜,处处有寂寞的信徒。暮色中,觉姆们开始返回各自的小木屋,背上大多背的是塑料桶装水和烧火的木柴以及日常用品。在我们这些俗人表面看来,在不想探究她们的精神生活情况下,她们的生活还是蛮清苦的。
出门时忘记带三脚架了,好不容易到了观景台又不想回去再取,毕竟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走一趟,耗费的体力是极大的,只好眼巴巴的看着色达万家灯火的美景发一下呆。旁边各路大师支着脚架拍个不停,我只好悻悻地下山了。
早上,又朝观景台走去,拍色达的日出。整个喇荣沟烟雾缭绕,喇嘛和觉姆在生火做饭,场面宏伟壮观而神秘。
金色的阳光普照色达,晨钟和诵经声隐约传来,大地一片祥和。
火红的太阳照着火红的色达,天地间一片刺眼的红,把人都打造成通红一片。无意中闯入镜头的两个年轻觉姆,其中一个看到我在拍照扭过头去,另外一个满眼厌恶。当时我与她们相距至少30米以外,中间还隔着一条山沟,这照片是放大裁剪了的,从下面第二张照片可以看出我们当时的距离。
到达观景台,到处是长枪短炮的。我找了个比较空的位置架好三脚架,开始B门拍照。这时看到旁边一位穿着杏色外衣、黑裙子、健美裤、高跟鞋的美女拿着单反“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还开着闪光灯,我握着快门线说,这个天气距离这么远,开闪光灯没用吧?她说她不会用单反,照了很多张就是照不好,我帮忙给她调了参数,边拍边聊天,在一直受着喇嘛和觉姆的冷眼以来,忽然有人聊天感觉凡尘还是温暖些的。她一个人从重庆来旅游,现在想找个顺风车去天葬台,问我能不能带她。当时我也不好回答她,我如实跟她说,我们一家三口来的,位置是有,就怕到时引起误会。她不以为然说“我跟你女儿刚好同伴,费用我承担部分,大叔你就捡了我吧。”哈哈,没办法,一早起来在山上捡了个大美女,这是我一路来第二次捡人。
在观景台拍了一会日出,太阳已经升起来老高了,往回走准备去宾馆退房。
路过低矮的红房子,烟雾夹杂着腐臭味,让人窒息。这不是恶意贬损,因为这么多密集的房子,吃喝拉撒都在这方寸之间,卫生状况和安全隐患可想而知,所以政府也不得不决定拆迁整改。
到喇荣宾馆退了房间,我们准备下山去天葬台。刚出景区大门,看到司机小王在车上等着我们,正要准备开车走的时候,我女儿突然说她的手表忘记在宾馆了,没办法,我们只好重新上山。大门的保安这次非常友好,拦住我们的车问了情况后,居然同意我们开车进去。
这下可苦了我,从诵经广场下车后,我不得不再次登上山顶,高原氧气稀薄,我自持体力好,一路小跑到了宾馆。问前台觉姆有没有捡到一块手表,觉姆还是冷冰冰不抬头说,房间没人打扫,自己进去找,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我赶紧跑到房间,还好,手表还在床头柜上。
拿到手表,我一个人慢悠悠边拍边走。早上上课的喇嘛和觉姆越来越多,有的三五成群窃窃私语,好几个拿长焦偷拍的依然被学员呵斥着删掉照片。
公交站旁,下山的喇嘛和觉姆与游客抢占公交车,没有看到互让的,都是凭力气上车。看到这番上车的景象,想起这地儿,我觉得好可笑。很多时候,我们心目中的那种神秘或神圣,一旦被现实击碎,那神秘感就会在内心轰然坍塌,原来一切不过如此。人变得圆滑世故应该就是这么来的吧。
快出景区大门的对面山上,房子不再是红色而是黄色的了,密集程度也不如山上学院的。没有导游讲解,我也不想探究为什么,于色达而言,尘归尘土归土,我就一纯粹的观光客而已。
景区大门停车场旁边的诵经广场,聚集着上千人,看样子在举行法会,照片裁剪放大后,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信徒或交谈、或诵经、或吃喝。感觉到宗教的信仰还是虔诚的、力量是无穷的。
出了景区大门,时近中午。小王说,先吃饭吧,不然到时看了天葬你们会整天吃不下东西的。我们依然在昨天来的那家餐馆吃午饭。天葬台在色达县城和佛学院之间,离佛学院不是很远。一般天葬在下午1点左右开始,我们边走边停,欣赏沿路风景。在快到天葬台的坡上,聚集着上百台藏民的大小车辆,藏民们静静地坐在那里,具体做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也不敢胡乱拍照。
来色达,很多人也是冲着神秘的天葬而来的,在没有亲眼看到天葬的过程之前,你想象中的天葬会是什么样子呢?有人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回顾,而在于一往无前的面对下一秒。上一秒是经历,下一秒是未来,我们就生活在两秒之间的夹缝里。面对苍茫宇宙,在这白驹过隙的人生,对即将看到的天葬,我们将会怎样去思考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