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老的文明
触摸历史的无穷魅力
文艺、情怀、经典、美食、医疗……
种种非遗文化
都在你回首瞬间,绚丽上演
寻找散落街头巷尾的非遗印记
留住浓浓乡愁
......
近日,“非遗技艺、通川传承”通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作品展在西城街道蒲草田文化园精彩亮相,吸引广大市区前来观看。
小通也走进活动现场
近距离感受了非遗魅力
通川区年申报的民俗类“达州元九登高节”被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达州元九登高节”是流传在达州市,绵延上千年传承下来的一项盛大的登高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初九,达城万户空巷,人潮如涌,背筐提篮,扶老携幼,笑语声喧,拾级登高,热闹非凡。午间,漫山遍野的绿荫丛中,穿紫戴红的男女老少,或三五一堆,或九十成群,席地围坐而餐,把山林装扮的花团锦簇,极为壮观,其盛况全国罕见,登高的市民每次多达三、五十万人。
你是否也是登高的一员?再过几个月大家就可以行动起来了!
巴渠童谣
经通川区收集整理申报的民间文学类“巴渠童谣”,年被列入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在桥脚歇。螃蟹把我耳朵夹个缺,杀个猪儿补不起,杀个牛儿补半截……”这个旋律大家是否感觉朗朗上口,有没有唤起大家儿时的记忆?
巴渠童谣意蕴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反映了历代儿童的成长过程和不同时期的社会现状,是承载巴渠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的一个载体,是巴渠人民特别是孩子们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是记录社会发展的一部典籍。
蛇难爬
通川区年申报的传统医药类“蛇难爬”消肿散被列入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蛇难爬”消肿散是一种民间中草药,“蛇难爬”即刺老苞,为棘茎楤木,又名红刺老苞、鸟不踏、雀不站、飞天蜈蚣、刺苞头。具有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活血止血、利尿止痛作用,主治风湿性腰腿痛、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等病症。临床运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蛇难爬”消医院中医外科临床治疗特色用药,累计受益患者达数十万人次,在达州及周边地区享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
通川灯影牛肉传统加工技艺
通川灯影牛肉传统加工技艺是指产生并流传于达州市(原达县地区)通川区城区民间生产牛肉食品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手工技艺有选料、捂肉(发汗)、切片、和料(拌料)、铺肉、烘烤、包装等7道工序。通过此工艺生产出来的牛肉片薄如纸,灯照透影、色泽红润、麻辣鲜香、酥脆化渣、回味无穷,堪称中国食苑一绝。
碑庙米豆腐传统加工技艺
米豆腐是通川区碑庙镇朴素传统的乡村食品,碑庙土质肥沃,农粮品种繁多,尤其大米香味可口,当地人家家会做米豆腐,早点以米豆腐为主。米豆腐制作要数石笋村更为地道。
米豆腐的传统做法甚是讲究,要用当年的新米与草灰经水浸泡打磨成浆,文火加热煮沸熬制而成。食用时,放葱花、姜末、蒜泥、酱油、食醋,最后淋上香辣红油,特别麻辣爽口。
蒲家清油毛肚传统加工技艺
蒲家的一道特色菜火锅清油毛肚,毛肚端上桌还没下锅前先用清油浸润,毛肚新鲜,烫熟后口感脆嫩,口齿间散发一股清油的鲜香,令人吃了回味无穷,如到蒲家吃火锅,此菜值得品尝。
剪纸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已镂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氛围也因此被烘托的更加热烈。
糖画
对于现代人来讲,最难忘的莫过于儿时那一份份美食,长怀心间却总是滋味难寻!糖画,以前称为糖人,晶莹剔透,香甜可口,是很多人儿时甜蜜的回忆。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最大最大的糖画,但是天总是不随人愿,同样是收取一样的价钱,有的小朋友手气从来就是大金鱼,别的小孩那花样就多了,大龙,神马,凤凰,一个比一个大,帅气逼人。手里拿着小金鱼的小朋友,就只能看着别人手里的大龙、凤凰......心里默默想着:下次我一定要转个大的!
文化见证兴衰,非遗彰显魅力
传承非遗,留住最美乡愁
愿这些历久弥新的非遗
走进大家的心底
一代一代
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