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莫邪乃干将之宝剑。爱萍,即爱剑。”
这句话是张爱萍的夫人李又兰在解释张爱萍的名字时说的一句话。
我们都知道,张爱萍被大家称之为神剑将军,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曾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吃午饭,修建水下长城智斗日军,精彩一生,传奇一生。
然而,所有的成功都是通过努力拼搏,争取而来的,在当时那个年代,张爱萍凭借一身虎胆,和敌人斗智斗勇,最终才有了如此成就。
悲惨童年,自强不息
年1月9日,张爱萍出生在四川达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小时候,他的奶奶就经常跟他讲以前发生的事情,奶奶说:“咱们家里以前没有这般落魄,手里还有一些积蓄,后来因为地主强行霸占田地,勾结当地官员,导致我们家一落千丈,全部的积蓄都付之东流。”
每每讲到这里,奶奶都捶胸顿足,告诫张爱萍要好好学习文化,学习真本事。在奶奶的教导下,张爱萍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同时还特别痛恨那些地主恶势力。
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张爱萍的父母节衣缩食,将他送进了学堂读书。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张爱萍每天晚上都会扎进书堆里学习,有时候甚至躲在被子里面看书,在张爱萍的刻苦钻研下,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那个时候,张爱萍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锻炼了一身胆量,这也为之后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基础。当时,从学堂到家里,中间要路过一片坟地,听老人们说,每当夜幕降临,坟地里都会出现“鬼火”,还伴随着阵阵阴风。其实“鬼火”就是普通的磷火,并没有传言那么神奇。
12岁的张爱萍听到后,心中不以为然,想要去探一探里面到底有什么。一天夜里,他独自一人来到坟地,那个时候风很大,吹着野草发出阵阵声响,张爱萍并不感到害怕。就在这时,他感觉脚上好像踩到了什么东西,软乎乎的,还会动。出于好奇,他低下头发现自己正踩在一条蛇的七寸上。这可把他吓了一跳,只见这条蛇全身漆黑,上面隐约还能见到一些花纹。
听老人们讲,打蛇要打七寸,这是蛇类的弱点。于是,张爱萍捡起身边的一根竹竿,用力一甩,将那条蛇甩向坟地深处。
第二天,张爱萍将自己的经历讲述给同村小伙伴们听,他告诉那些小朋友:“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要说真的有,那些地主恶势力才是残害老百姓的恶鬼。”
年,15岁的张爱萍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达县中学。
在达县中学,他第一次接触到革命思想,并深深地被它吸引。他总是借阅大量的革命书籍,将自己沉浸在革命书籍的海洋中,有时候看着看着,还会忘记吃饭。
那年的6月1日,是张爱萍印象最深刻的一天。达县城内,爆发了抗议“五卅惨案”的游行,当地的学生自发加入到游行队伍中,举起抗议的旗帜,而张爱萍就是其中一员。
之后,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最终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征战多年,张爱萍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他那一身的虎胆,似乎所有强敌,所有危险的地方,在他看来都不过如此。
日军眼皮底下吃午饭
自年夏季以来,日军侵占宿县后,这里就成为了他们的一个重要据点,不仅派有重兵把守,还时不时会出来扫荡,给当地的游击队制造了很多麻烦。
本来在被日军侵占的县城里,游击队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每次行动都会特别小心,尽量避开日军,但张爱萍不一样,他根本就没有将日军放在眼里,甚至还在日军眼皮子底下吃中饭,这种胆量让人佩服。那么,当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年3月,时任豫皖苏省委书记的张爱萍外出公干时,与刘作孚和刘子吾等人路经临涣。临涣是宿县西边的一个小镇,有一批日军驻守于此。
当张爱萍一行人到达临涣时,已是中午时分,那时天气炎热,加上他们一直在赶路,没有吃什么东西。于是,又累又饿的张爱萍向刘作孚等人提议说:“我们去临涣城内吃些东西吧!”
这句话刚说出口,刘作孚等人都大吃一惊,连忙拒绝,拉住张爱萍的手说:“临涣城内有大量日军驻守,为了安全起见,我看还是算了吧!”
张爱萍笑了笑,拍了拍刘子吾的肩膀,语气平淡地说道:“不用担心,我们现在穿着便衣,到时候混在老百姓中间,日军是不可能发现我们的。”刘子吾本来还想说什么,但知道拗不过张爱萍,便只好服从命令。
就这样,张爱萍等人穿着便衣,在老百姓的掩护下,大摇大摆地走进临涣,门口的哨兵根本就没有认出来。
走着走着,他们很快就来到了街中心,那个时候,由于临涣被日军侵占,所以街上的老百姓并不是很多,好几家店铺都关了门,尽显一片萧条的景象。
来到一家店铺,张爱萍热情地招呼刘作孚等人坐下,看着他们二人一直都在东张西望,张爱萍笑着提醒道:“你们这样更加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自然一点,没事的。”
刘作孚等人听到后,只好强装镇静,大声地叫来店家。他们点了三碗面条,三个烧饼,不出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面条和香甜可口的烧饼就被端了上来。
正当他们准备大快朵颐的时候,远处人群传来了一阵骚动,有人大喊:“日军来了。”刘子吾赶紧拉起张爱萍的手,着急地说:“我们先暂时躲躲吧。”
没想到张爱萍依旧淡定地说道:“慌什么,没看到店家也没躲吗?放心好了,敌人认不出我们,我们待在这里反而更安全,如果惊慌失措,反而引人怀疑。”听完张爱萍的话后,刘子吾觉得很有道理,便继续留在原地吃面。
而一旁的张爱萍此时也多了一个心眼,他用余光观察着日军的一举一动,试图想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日军在店铺门口巡查了一番后,觉得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便又继续前行,到别的地方巡逻去了,他们到死都不会知道,一位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军官,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吃面。
不费一枪一炮智取老周圩子
其实,张爱萍不仅一身虎胆,还机智过人,曾带领警卫员闯入贼窝,不费一枪一弹便征服了老周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年3月,张爱萍率领部队来到灵璧边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没过多久便同这一带的各派势力达成了团结抗战的协议。
那个时候,国民党桂系方面的许志远,一心想要破坏团结抗战的局面,便袭击了盛子瑾,还将他的部队收拢过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部队。
当这件事情被张爱萍知道后,他立马想到了许志远意在破坏团结抗日,于是便下定决心端掉许志远在老周圩子的老窝,让他没有藏身之地。
而自从许志远袭击了盛子瑾之后,便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张爱萍随时带领部队来攻击自己,为了让自己更安心,更安全,他便跑到安徽省主席廖磊那里搬救兵。
很快,这件事情就被张爱萍得知,他计划趁许志远搬救兵的时候,一举攻破老周圩子。
老周圩子易守难攻,外围有深深的水壕,内部还配有大量的炮楼和防御工事,如果强攻进去的话,我方肯定会出现一些伤亡,为了避免这些伤亡,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那么,到底要如何智取呢?很快,张爱萍便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这件事情的突破点放在了许志远的副官徐合璧身上。
会上,张爱萍对大家说:“智取老周圩子,突破点还在徐合璧身上,他与我们有统战关系,我们正是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个里应外合,一举拿下老周圩子。”
这个计划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那么,计划的具体实施者又是谁呢?要知道,想要里应外合,就必须派人进入老周圩子,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一旦计划暴露,就会遭到敌人的围攻。
虽然很危险,但大家都没有退缩,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道:“还是派我进入老周圩子执行任务吧!”看着眼前这一幕,张爱萍感到欣慰,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他清了清嗓子,对正在议论纷纷的众人说:“大家都不要争了,这个任务还是由我亲自去完成。”
听到张爱萍的话后,大家都感到惊讶,极力劝阻道:“您是领导,敌人正想法设法要取你的性命,怎么能冒险让你去呢?”
张爱萍摇了摇头说:“这件事由我去最合适。”大家不解,疑惑地望着张爱萍,等张爱萍解释过后,大家才明白为什么张爱萍会这么做。
第一,当时许志远的部队仍和我们保持着抗战关系,没有撕破脸皮。
第二,张爱萍曾经多次去过老周圩子,给他们讲战术课,所以对那里的地形比较熟悉。
第三,老周圩子的圩主周汉波和张爱萍关系不错,万一遇到危险,还有他出面保护。
第四,如果派别人去,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还要请示张爱萍,这样一来一回,会耽误不少时间。
所以,从这四点出发,最合适的人还是张爱萍。而且,敌人怎么都不会想到,张爱萍亲自深入老周圩子,目的是攻打他们,这棋虽然下得险,但却奇妙无穷。
当实施计划的人选确定好了之后,张爱萍又交代给部下一些细节,保证万无一失。当天傍晚,张爱萍就领着警卫班出发前往老周圩子。
他们一路上都在讨论要注意的事项,说着说着,很快便来到了老周圩子。当时,老周圩子的哨兵看见前方出现一批人马,吓得赶紧拉响了警报。
其实这个反应张爱萍早就意料到了,他冲着城墙上的哨兵大喊:“这不是老张吗?你忘记我上个月还来给你们讲过课吗?怎么几天不见,就把我忘记了。”
听到张爱萍的话后,哨兵仔细地端详着张爱萍,不出一会儿,他就记起了那天发生的事,陪笑地说道:“我想起来了,原来是你啊,你怎么这么晚还亲自来这里呢?”
张爱萍笑着回答道:“之前你们许司令让我过来研究一起攻打张楼的计划,所以我今天就过来了,怎么?许司令没有和你说过?”
哨兵先是一愣,然后赶紧说道:“我当然知道,我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说着,便叫人将吊桥放下,让张爱萍等人进来。
其实,哨兵根本就不清楚他们的许司令有没有约张爱萍过来,他心里一直在打鼓,要是许司令真的请了张爱萍,结果被自己拦下,那不是自找没趣吗?所以只好放下吊桥,让张爱萍等人进来。
就这样,张爱萍和警卫团的战士们成功进入了老周圩子,在老周圩子里走了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主炮楼许志远的办公室。
副官徐合璧听说张爱萍是应许志远之约前来,也不敢怠慢,显得异常热情。倒好茶后,张爱萍故意问道:“来了这么久了,怎么还没有见到许司令呢?”
一旁的徐合璧一听,瞬间紧张了起来,他可不想将许志远去搬救兵的事情透露给张爱萍,于是便含糊地说道:“许司令最近有些小事缠身,现在正在外面处理这些事情,如果张主任有什么事的话,可以先和我商量。”
张爱萍自然能听出徐合璧话里的意思,知道对面有顾忌,这也是他乐意看到的,于是便笑着说道:“那也行,毕竟许司令是十分信任徐副官的。”
之后,张爱萍便煞有介事地将计划告诉给徐副官,徐副官听完后瞬间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十分精妙的计划。看到这里,张爱萍顺势说道:“不过计划就算再好,也要等许司令回来之后才能敲定。”
这时,徐副官好像是下定了决心,对张爱萍说:“许司令在外面办事的时候,不小心让新四军给扣押了,可能最近都没有办法回来,您能不能跟新四军那边说说,让他们放了许司令,也许这其中有什么误会。”
其实对于许志远之所以会被扣押,张爱萍是十分清楚的,因为这正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早在出发前往老周圩子之前,他便下令让新四军战士在许志远回来的路上设伏,将他连人带枪扣押住。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许志远被扣押的消息传得这么快。于是,张爱萍佯装生气地说道:“这不是在瞎胡闹吗?到底是谁敢扣押许司令?会不会是搞错了?”
徐副官一听便急了,赶紧说道:“没有搞错,没有搞错,是我们的一个警卫员逃回来说的,千真万确。”
听到这里,张爱萍对外面的情况大致有了一个了解,他假装认真地说道:“你放心,如果真有这件事情,我一定会帮忙,我现在就发一封电报回去,让他们赶紧放人。”
说完,一旁的徐副官喜笑颜开,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到时候许司令回来一定会奖励自己,殊不知自己已经完全中计了。
当张爱萍起草好电报之后,便交给徐合璧过目,徐合璧看到后点了点头,就这样,这封电报传了出去,不过徐合璧不知道的是,这封电报有个暗号,是张爱萍等人一早就商量好了的。
而新四军收到这封电报后,立马就知道目前计划实施很顺利,于是他们也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计划开始行动。
为感谢张爱萍帮了自己大忙,那天晚上,徐合璧还特意宴请了张爱萍。酒过三巡,张爱萍假装喝醉,一旁的徐合璧见状,高兴地说道:“张主任,您喝醉了吗?要不先回房间休息吧。”
张爱萍点了点头,让警卫员扶自己回客房。其实,徐合璧巴不得张爱萍喝醉,他早就担心张爱萍此次前来会有别的事情,如今他已经喝醉,自然不用放在心上,只要过几天,许志远搬回救兵,那么一切将会迎刃而解。
当张爱萍回到客房时,立即倒头就睡,没过一会儿便传来了呼噜声,这时,在门外盯梢的卫兵才回去给徐合璧汇报情况。
没过多久,宴会便结束了,大家回到各自的房间准备休息,徐合璧也疲惫地睡下。就在这时,假装睡觉的张爱萍睁开眼睛,命令警卫班的战士们立即出动,迅速控制炮楼,同时还在老周圩子里燃起一堆火,目的就是为了通知早已守候多时的其他新四军队伍。
那个时候,睡眼朦胧的徐合璧被新四军警卫员带到了张爱萍的面前,他睁大眼睛,看到四周都是新四军的成员,明白自己中了计,心里再怎么后悔,此时也已经晚了,就这样,张爱萍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不费一枪一炮便打破了许志远的老窝。
修建“水下长城”智斗日军
年,新四军在盐城重修军部。盐城地理位置优越,沟壑纵横,水系发达,是连接山东与华中的重要交通枢纽,那里还有一条河,叫做射阳河,河面又宽又广,没有桥,平时外出都要乘船渡河,物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么一块风水宝地,自然也引起了日军的注意,他们时不时便开着汽艇穿梭在河面上,对附近的村庄进行大扫荡,让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为此,张爱萍率领的新四军也和当地的日军交战了好几次,但每次日军都借着河流的优势,让新四军战士无从打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爱萍决定在河里修建一条水下长城,也就是暗坝。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新四军战士们自由通过射阳河,还能对日军的汽艇造成伤害,一举两得。当时张爱萍思虑再三,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二十一团的团长王良太。
王良太收到命令后,赶紧动员战士投入工程,周围的村民得知后,都自发地团结起来,加入到这项工程中。不到两天,在全体战士以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就将沙土运送到河边,看着堆积如山的沙土,王良太信心满满,觉得这个任务一定可以完成。
然而就在第二天,这项工程出现了大问题。当时,王良太指挥战士们将满满一筐沙土倒进河里,可是沙土刚进入射阳河的时候,就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看到这里,可把王良太急坏了,他思前想后,还是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天下午,垂头丧气的王良太遇到了张爱萍,看着王良太满脸愁容,张爱萍立刻就知道他肯定是遇到了什么难题,便好奇地问道:“暗坝修建的怎么样了?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王良太长叹一口气,将自己目前遇到的难题告诉给张爱萍,张爱萍听到后,二话没说,便来到河边进行观察。
这时,河边早已聚集了一大批人,他们议论纷纷,指指点点。张爱萍让王良太找来一艘小船,他要亲自下到河里考察一番。
经过张爱萍的一番考察后,他最终得出结论,就是因为河水太过湍急,加上每次倒入的沙石又太少,所以才导致了之前的失败。
找到原因后,张爱萍立即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把战士们分成10队,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一同倒入10袋沙土,随着一声号令,只见这10袋沙土没入水中,周围的战士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河底,没过一会儿,河面上便爆发出欢呼声,沙土成功立住了。
通过这种方法,战士们很快便修建起一条暗坝,为了增加暗坝的稳固性,张爱萍还让战士们将一些树枝,瓦砾加入到沙土中。当这项工程完全结束后,远远望去,整个河面没有一丝变化,敌人怎么都不会想到,河底已经筑起一条水下长城。
一天,天气晴朗,新四军的战士们从远处跑来向张爱萍汇报情况,说日军即将对盐城地区进行扫荡,张爱萍听到后,连说三个好,表示一定要让日军尝尝暗坝的厉害。
中午,两艘日军的汽艇从远处驶来,他们看见了新四军的身影后,异常兴奋,在船上疯狂地叫嚣着,就连速度也不由得加快了一些。
突然,只听见“嘭”的一声,一辆汽艇撞上了暗坝,停了下来,第二辆汽艇见状,本想马上减速,但为时已晚,撞到了第一辆汽艇上。
就这样,靠着暗坝的威力,一次解决了敌人两艘汽艇,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次教训,敌人再也不敢轻易到盐城地区扫荡。
一次次成功的经历,铸就起张爱萍传奇的一生,他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狠狠地刺中敌人,将那些企图侵略我们国家,欺压我们老百姓的人全部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