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红四方面军又称西路军,是一支浴血奋战的队伍,他们在敌众我寡,粮草紧缺的状态下,以有我无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与马家军血战到底,从队伍原本的2.18万人战斗到还剩四百余人,是当之无愧的英雄部队。在这支队伍里,有一支红军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地女性军人建制,那就是妇女先锋团。先锋团有一千三百多名女性,她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二十岁。
李开芬就是妇女先锋团的一员,她出生于四川达县,14岁就加入了共青团,又过了两年加入了红军,离开了四川这片她熟悉的故乡,和队伍一起踏上了更远更艰难的道路。李开芬从小就喜欢读书,有文化又有革命信仰的她很受大家喜欢,平时都喊她“红小鬼”,在队伍中担任妇女团的秘书职位。
血战梨园口之后有一百多名女红军没来得及撤退,被西宁骑兵五师师长马步青送到西宁,囚禁在了监狱里,其中就有红小鬼李开芬。被困在这所监狱里,敌人每天都在想着怎么腐化女红军,马步青又是引诱又是分裂,软硬兼施,可红军战士们却总能看穿他的阴谋,不仅不上当,还商量好对策分散到各个小组,给同样被困在这里的其他战友们加油打气,努力宣传革命信念,提升大家伙的斗志。
因此在监狱里李开芬和她的战友们依旧忙的不亦乐乎专跟马步青唱反调,指东打西,气得马步青头顶都要冒烟了。见这些小姑娘如此团结一致对外,马步青日思夜想,觉得还是应该把她们化整为零逐个攻破才好。
于是某天上午,敌人突然把这一百多名女战士全叫到院子里说要给一部分人自由,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李开芬一下子就识破了马步青的阴谋,可事发太突然了,她也无法和自己的伙伴们商量对策,当敌人念着一个个女红军的名字,将她们分配到匪军身边时,李开芬只好大声叫喊:“同志们,他们是想分裂我们,大家千万别上当!”
或许是因为有了第一个呼吁的人,其他女同志也都附和了起来,李开芬一呼百应,大家都满怀愤恨地喊着“要杀就杀,宁死不屈!”院子里乱成一团全都是与敌人扭打在一起的战士们。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何况还是荷枪实弹的敌人,战士们很快还是败下阵来,眼睁睁看着三十多个姐妹被拉走了。经此一事,马步青不得不针对李开芬“多下功夫”,他专门把李开芬叫过来,假装谄媚地说准备把她提出去,去做马步青的秘书。
这可让李开芬气不打一处来,要打要骂都能忍,可让自己去和敌人沆瀣一气简直就是侮辱自己的人格,侮辱自己的红军身份,于是她狠狠回绝了敌人的“提拔”,还狠狠地鄙视和痛骂了他们。
一而再再而三的针锋相对使得马步青很是恼火于是他下令将李开芬、沈秀英等三人单独关押在凉州城郊的一个偏僻村庄里。事后敌人仍觉得不解气,于是当天夜里,李开芬就遭到了敌人的群殴毒打,全身被皮鞭、木棍打得没有一块好地方。可面对敌人劈头盖脸的毒打,李开芬不仅不怕,还咬紧牙关与敌人赤手空拳地搏斗,直到被打得不省人事,敌人才骂骂咧咧扬长而去。
两个战友看了心疼得直流眼泪,小心翼翼地将她抬到床上,可即使这样,李开芬也没有一丝屈服之意,反而加倍痛恨他们,加倍想念自己的组织,那是她的家,是她除了故乡的小茅屋之外唯一的温暖。
李开芬知道敌人肯定不可能只打她这一次,如果自己依旧这样不屈不从,甚至有可能死在这冷冰冰的囚笼里,只有想办法逃出去才是唯一的生路。在床上养伤的这些天,她看似软弱得手无缚鸡之力,实际上脑子却非常敏锐,她的目光停留在身边的一个传令兵小盛的身上,小盛本来是一名副官,得罪了领导才被降职,或许正是因为做过副官的缘故,他并不像其他匪兵那样野蛮粗鲁不通道理,于是李开芬开始了将他争取过来的计划。
李开芬小心翼翼地找机会和他唠家常,潜移默化地跟他讲红军的革命理念。终于,小盛偷偷跟李开芬说自己也想加入你们的部队去。李开芬特别开心!趁热打铁地还与小盛结拜为了异姓兄妹,就这样,她们在囚笼内安心养伤,小盛在牢房外打探风声。就这样养了十几天,李开芬能被搀扶着下地小范围活动了,幸好之前李开芬一直装作伤势严重,蒙混过了监视她的敌军。
天时地利人和,于是在一个炎热的夜晚,小盛与她们按照约定好的信号一同行动,摸黑走出了屋子,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一路绕了几十里野地,终于避开了敌人的岗哨,飞出了敌人盘踞的凉州城。
几人一路上风尘仆仆几经辗转才来到了西路军在兰州设立的办事处,党代表王大姐早早在门口等着迎接她们了。一看到组织的同志们,之前顽强泼辣的李开芬也忍不住扑到王大姐怀里痛哭了起来,终于回家了!!!
结语: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李开芬养好了身体并动身前往延安,在那里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后来她还认识了开国上将朱良才,伉俪情深相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