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末尾到榜首色达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
康巴传媒(色达县委宣传部供稿)近年来,色达县切实践行生态理念,围绕“生态改善、群众脱贫”两条主线,实现了“看得见水、看得见树、看得见草、看得见动物”的目标,从全省个县(市、区)农牧民人均收入的最后一名,一跃成为全省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第一名。绿色让金马草原美起来色达位于我州东北部,是全省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的生态脆弱区。属青藏高原的高寒生态脆弱区,三江源发源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县城海拔米,全县平均海拔米,其高海拔大陆季风高原型气候,长冬无夏,适应该气候生长的植物稀少单一,鼠害、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现象严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改变现状,结合州委提出北部区域经济发展“底部突围,奋力追赶”的要求,色达县全力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高度,坚持高寒色达也要天蓝、地绿、水清。色达深入推进“山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近年来,累计投资5.5亿元狠抓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实施“三化”草地治理74.65万亩,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亩;实施森林抚育亩、封山育林亩,栽植云杉、青杨、旱柳、金露梅等万株;实施草原禁牧万亩、草畜平衡万亩,新建饲草基地26.5万亩,在国道、等主干道实施植树种花公里;投资.5万元,实施果根塘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新建人工湿地亩,草原沙化、板结化、鼠害化等生态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色达曾是产黄金的地方,“色达”在藏语是“马头金”的意思,过去的色达,以矿产业和森林砍伐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而今的色达,坚持走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坚决不开采、坚决不砍伐。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后,色达县更是瞄准省委提出要建设一批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这个方向,全力以赴建设成为一个草原湿地生态屏障的重点县,并以此为抓手促进色达县域经济的发展,让色达变得越来越美。扶贫让色达穷帽摘下来色达县属国家艰苦边远六类地区,是全国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四川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发生率高达32.55%。色达抓住精准脱贫“牛鼻子”,大力实施生态惠民工程,在实施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中,把生态脆弱区治理项目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下足“绣花功”,让农牧民群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实现增收。仅川西北脆弱区综合治理项目初步测算,就产生约个劳务用工,增加地方劳务收入约.98万元。成立4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户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扶贫,完成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2.3万亩,户均增收2.19万元,公益性岗位人,实现生态增绿、牧民增收双赢。近三年,色达累计投资26.1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个,累计投资6.79亿元实施异地扶贫搬迁、藏区新居、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住户户。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74个村户人脱贫摘帽,今年末将实现色达全县整体脱贫。生态让色达百姓富起来筑牢生态本底,色达强化发挥自身优势,保护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全域旅游,擦亮高原生态畜牧业的“金”字招牌,成立牦牛养殖合作社11个,新建青稞基地亩、农业蔬菜基地亩,实施畜牧业振兴计划和农业增效计划,加快发展生态中药藏药业。按照生态发展产业思路,构建上色达以生态畜牧业、生态中药藏药业为主、生态文化旅游业为辅;中色达以生态文化旅游业、生态畜牧业为主,商贸业为辅;下色达以生态种植(养殖)业、生态文化旅游业齐头并进的格局。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业,围绕生态线、文化线,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旅游产业全域覆盖、旅游景区全域联动。年全年接待游客81.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8.16亿元。色达正成为许多游客“今生一定要去”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之一。州委常委、色达县委书记何飚说:“通过几年的努力,交通事业的大发展,由川青交界的交通末梢已变成了川青交界地区的区域交通节点。色达正在实现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蒙昧走向文明,从乱象丛生走向法治有序,从生态恶化走向生态恢复,正在从贫穷走向全面小康。”审核:黄良富本期责编:杨珂编辑:余秋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65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