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教学沙龙研试题立意之魂促学与教

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年是山东省“新高考”的开局之年,也被戏称为“史上最难高考”。年高考延续了这一“难破天际”的风格。高考命题有何显著变化?怎样分析试题,把握趋势,并以此来引导我们的教学?

体验中高考题目的烧脑之后,3月24日下午,天山实验的老师们齐聚报告厅,共研高考真题。高一年级的邱天恩老师、张捍东老师和杨明老师向大家分享其研题心得。

邱天恩老师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命题情境化解读》。在“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之下,“无语境不命题”。

比如,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是被迁戍的兵卒。

现在,单靠“刷题训练”“套路教学”“知识教学”得不到高分。

“解决一定情境中的问题”,问道于考生,问计于考生,命题“重思维”“重创新”,这将成为大趋势。而考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性表达自我,科学出谋划策,这样的学生,正是高考评价体系之下的“培养成什么人”的模样。

张捍东老师选取了高考政治的两道典型题目展开分析,市场上本是竞争对手的商家为何要聚合经营?同种地方特色小吃应坚持标准化发展还是保留特色?网友戏称,对于山东高考政治试题,山东学子是带着煎饼果子和螺蛳粉,坐着绿皮火车,吃着沙县小吃来参加考试的。

考题以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借助前沿和创新、贴近生活的情境,考查学生的视野、完成任务的能力,选出有文化自信、有全局观、为国担责、为国分忧的人才。

杨明老师分析了新高考中的有机合成题目。有机合成题目不给一点投机取巧的机会,也没有步骤分,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蒙对的概率变低。在化学考题中,知识本身被隐藏。知识作为最基本的存在,就像阅读里的字词,数理化的公式没有直接考,但如果不知道则难以分析题目。

所以整个化学解题过程是已知知识+对未知的推理,缺一不可。因此,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需要培养推理兴趣。平常有充足时间,独立思考,直至恍然大悟,更有利于有机合成大题的解题。

课程院李鑫老师推出“命制一道好题”任务。可结合年北京冬奥会、东航、感动中国、俄乌事件等素材,依托真实案例探究,营造情境设问,发掘学科思维。

新高考题目不局限于基础知识的再现,而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